王阳明认为,人的心即是理,通过心灵的自我反省与修正,可以实现与良知的统一。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才能让自己的心灵达到真正的清明与纯净,从而达到心与理的完美统一,实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运载系统《流浪地球》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王阳明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王阳明
●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大学问》
●有什么东西梗在你的意识里头时,你就无法获得真正的从容自若。想要获得完全的从容自若,最好的方式是忘掉一切。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变得够静谧、宽广而清明地以事物的本然面貌观看它们,不费一丝力气。获得从容自若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保留任何事物的观念,把它们统统忘掉,不留下任何思想的阴影或痕迹。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 ----王阳明
●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 ----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王阳明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阳明《传习录》
●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不过,有的人是在“良知”的指导下追寻这些,有的人却只是一门心思地追求外物。如果我们的内心永远盯着那些外物,必然会累得死去活来。
而心学的最大妙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况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为指引,追求什么都是可以的。 ----王阳明
●“当极静时,觉此心中虚无物,旁通无穷,如长空云气,流行无所止极。”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