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100字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8 00:25:22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5-18 00:25:22   小编:

《闲谈,沉睡的访谈》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沉睡中的访谈场景,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访谈者的沉默和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了时间的停滞和心灵的触动。这篇文章让我对沉睡的访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一)

“在我们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彼此矛盾的资质。我们需要以此为基础来建构一些可行的、稳定的东西。这便是为何,在我们没有逃避,没有丧失好奇心,尚未沦陷于惯例中时,我们会工作终生,并且愿意工作到人生最后一刻。” —— 从来没想过,亨利·马蒂斯学画画与雕塑纯属偶然。 倘若没有年轻时那反复发作的阑尾炎,没有母亲送给他的那一套颜料盒,没有父亲同意出钱让他去美术教室学画画,一切我们现在所知的(野兽派的马蒂斯)根本无从谈起。 这实属无心插柳。 ★ 马蒂斯谈到,自己家里乃至故乡里边没有画家。他站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自己的将来。 经营谷物生意的父亲本想着让他从事法律行业。在他还没接触画画之前,他从事着诉讼代理人的职业,日常抄写文书。 (突然想到托马斯·曼年轻时也被母亲安排去抄写文书,在那些文书底下放着草稿本,用作创作写文。) ★ 持续发作的阑尾炎迫使他(当时21岁)留在家中疗养。邻居建议他出外散心。他选择待在家里。 母亲出钱给买了一套颜料盒,这无疑开启了马蒂斯的创作之路。 他坦言,绘画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像野兽奔向所爱之物。只是他需要父母支持他去画室进行深入学习。 母亲说服父亲给他一次机会。父亲本以为马蒂斯没有画画天赋,没想到老师说发现他可能在素描方面有些才能。 ★ 良师益友助力马蒂斯成长。居斯塔夫·莫罗成为马蒂斯创作路上的推手。莫罗对待教学非常认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反观后来的教学老师柯尔蒙,更偏重技巧与获奖。很多人上课为了拿奖。这意味着技巧无懈可击,但将一事无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大抵如此。) 莫罗让学生临摹卢浮宫的作品,也会在他们脑中置入许多问号。授人以渔,就是他秉承的教学观点。 ★ 不难发现,名声与作品挂钩。就算作品画得再好,要是没有名气的话,也很难以此职业为生。 与艺术画商沃拉尔的结识,成就了马蒂斯往后的扬名。他的帮助(卖画很有自己的办法,在人前表现出的样子好像卖不卖都无所谓)好让马蒂斯摆脱“疯母牛”(法国谚语,指“艰难度日”)的窘况。 不然,仅靠他每次假期从谷物商父亲带来的那袋大米,很难度过艰难的周末。 ★ 他不是没有想过画讨好别人的画。只是他办不到。 为了售卖而作画很高明,但在功成名就后再为自己创作已经完全不可能。他不愿看到这样的状况发生,无疑断送了艺术生涯的未来。 诚如塔哈尔·本·杰伦从贾科梅蒂的雕塑作品提炼出“写作是青铜”,马蒂斯用蓝色、绿色和红色,调节用量比例构成绘画极具表现力的协调性。他用色彩与其反作用力表达情绪,描绘创作的对象。 有心栽花未必花常开, 无心插柳偶得柳成荫。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二)

文/舒念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心里究竟呈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艺术创作是不是内心写照的呈现?还是各种偶然因素的叠加,尤其是各种先锋派艺术家,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他们创作的艺术品?

亨利·马蒂斯作为近年来知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被世人称为“野兽派”,以其奔放的色彩,大胆的线条,打破常规的过构图,建构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但这只是我们在观赏马蒂斯作品时的感受,对于艺术家本人而言,他在创作的时候,或许有着全然不同的选择。

这些关于艺术创作的心路都收录在这本《闲谈,沉睡的访谈》,这本书的内容便是编辑与马蒂斯之间多次闲谈的收录,不是演讲,更不是小说,闲谈的魅力在于不定性,可能会谈到的内容太多,于是这本书也就像艺术创作一样,有更多位置的可能。

在《闲谈,沉睡的访谈》中,马蒂斯谈到自己的成为画家的经历,他并非生于艺术世家,学习艺术只是源于自己的兴趣,对艺术的认知也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观点,不过显然马蒂斯本人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艺术之路上有许多机会,当时又正值传统与先锋的对撞时期,这种环境也给马蒂斯许多思考和选择的机会。

如何成就带有自己标签的艺术作品,马蒂斯有许多自己的观点,关于颜色,他要用尽可能多的颜色去碰撞,关于线条,他坚持要第一感觉的灵感,哪怕是病后无法再拿起画笔,也要用各种彩色的纸拼出自己对世界的感知,艺术家就像天真的孩子,他不认为草地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他只承认自己看到的世界,颜色和形状都是感知的结果,是每个人与这个世界的对话。

全书成文之后,马蒂斯拒绝了出版的请求,这厚厚的一份稿件中,很难说究竟是哪一部分让画家感受到不满,但绘画创作也是沉吟摩挲的过程,也许这些写出来的文字解构了画面,而艺术家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的色彩中去,不过对于观者而言,这仍旧是走进艺术畅想的一扇文字之门。

《闲谈,沉睡的访谈》读后感(三)

欧洲的画家,早先是在文艺复兴后的意大利大批出现的,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之后在法国,画家们又蓬勃发展的,如德拉克罗瓦、莫奈、雷诺阿、米勒等。

法国的画家们是耐不得寂寞的,印象派的风头刚刚过去,野兽派又诞生。野兽派的c位就是20世纪,曾经在法国画坛上引起轰动的马蒂斯。

野兽画派的风格,完全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模式,它改变了自然物体本来的色彩,并简化了物体的线条,用笔粗旷,颜色浓烈且艳丽。他们追求的不是外在的真实,而是直接用z简单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当时有人指责这些画家,说他们是随便将颜色涂抹在画布上,属于乱涂乱抹的低级艺术,所以讥笑他们是野兽派。

野兽派的作品仅流行了几年,但它的影响是巨大的,随后又出现了立体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等。而马蒂斯也没有固守他的绘画理念,之后他又探索绘画作品的装饰性。他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认为自己的绘画是自,由的追求。

他与毕加索的关系也很有艺术家的特点,俩人的交往时好时坏,后来他们同时对东方艺术产生了兴趣。马蒂斯是个有思想的人,在他的访谈录中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如果说‘闲谈’勾勒了马蒂斯的一幅肖像,那它一定是真挚、赤诚、热烈、质朴的,漫溢着生命能,量与希望,正如其画作所带给观众的体验。”

在法国的画界,之前一直是由古典主义画派占据,他们有官方与学院的支持。印象派首先勇敢的打破了这个局面,他们走出画室用光线替代了古典主义的呆板。而马蒂斯则在色彩上又有创新,是那种以简代繁,直接打动人心的创新。

马蒂斯晚年又将目光投向中国,在中国的传统服饰和书法中寻找灵感。在他患病的岁月里,因为身体受限,他开始了剪纸创作。那幅“泳池”的剪纸作品,正是在轮椅上创造的。这种不懈的追求,正是一个艺术家能不断前行动力。他的画中没有痛苦与反思,只有欢快愉悦的主调。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