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好好吃饭读后感100字

好好吃饭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4 18:50:18
好好吃饭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9-14 18:50:18   小编:

《好好吃饭》是一本讲述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书籍。通过作者的实例和建议,读者可以了解到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书中还强调了饮食和心情的关系,提倡健康的生活态度。总的来说,这本书给读者带来了对健康饮食的新认识和启发。

好好吃饭读后感(一)

今天看完了好好吃饭,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减肥的情况(通常人增重也是在无意识下增重的,这是逆向思维的一本书),作者说,人脑传递吃饱了的时间需要20分钟,而大部分人在此之前已经把饭吃完了,就是说,吃完了才发现自己吃撑了,那么怎么解决呢,作者提到了吃饭不能一心二用(会让我们分心从而吃掉更多),吃慢一点能及时发现自己吃饱了等等,我不由的想到了前两天看的讲述正念(Mindfulness)的高效休息法,其中提到吃饭时候进行正念(动态冥想)的方法:如关注食物的口感、食物在口腔内的触感、唾液的变化等,不由得想到,如果在吃饭、吃零食的时候进行动态冥想,即专心致志地吃饭(不做其他事),并且慢慢仔细感受前述正念要求的内容(吃饭慢下来),那么同时是不是也是可以达到无意识减重的效果呢?不由得再次感慨,好书的内容总是互相有那么多的交叉启发之处。

好好吃饭读后感(二)

Wansink也是神人一枚,早年在多所大學間轉了很久,每所大學都不知道該把他往哪個系裏放。他的研究也是別出心裁,不屑於討好主流的興趣,於是也多年沒混到tenure;直到Cornell慧眼識人,把Wansink和他傳奇的Lab招到麾下。

公認的最有名的Wansink研究是bottomless bowl (無底湯碗)。他設計出一種自動重新填滿的湯碗,怎麽吃也吃不到底。用這種碗的人比用正常碗的人多吃了73%,而且還不覺得自己吃的很飽。wansink的研究影響極大,特別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被劃入超重,三分之一被劃入肥胖的美國發現自己的國民健康危在旦夕,wansink的書銷量激增。但是美國人臭名昭著的自制力和飲食結構還是難以被wansink的研究糾正。大多數人還是live to eat,按照portion size來吃與享樂之上的生活原則背道而馳,大多人的覺悟到不了。

举报

好好吃饭读后感(三)

明智的做法是,任何一次取食,都不要在盘子里放超过两种食物。要是还饿的话可以再去取,但是品种较少可以使你味觉变得迟钝,最终让你吃的较少。

重写用餐脚本

● 争取成为最后开始吃饭的人。

● 吃饭速度向餐桌上吃得最慢的人看齐。

● 总在餐盘上留点食物,好像自己还没吃完,以此谢绝“就再来一份”的请求(或是诱惑)。

● 用餐前预先规划好要吃的分量,不要在用餐过程中临时决定。

● 把超大包装的食品重新分装在较小的袋子或是保鲜盒里。

● 藏好多余的食品。如果你买了144包微波爆米花,放几包在食品柜里,把其余的收藏好——放远点,地下室或是橱柜最深处。让取用它们变得很麻烦。

● 再次封装。用胶带把一包薯片封起来,比起用容易打开的夹子来说,更令人望而却步。

基本规律就是:所有要分心的事情都会使我们吃东西、忘记吃掉多少东西、延长吃的时间,甚至在我们并不饥饿时。

餐厅规则:多些享受、少点进食

● 如果面包篮放在桌上,你就会吃面包。要么提前请服务生拿走,要么把它挪到桌子另一头。

● 分量一般很足,把主菜分一下,一半打包带回家,或者只点两份开胃菜。

● 虽说柔和的音乐和烛光会让你更享受用餐的过程,要记住,如果在此地久留,它们会让你吃得更多,而且让你受不了诱惑,点了甜点或再来一杯酒水。

● 如果你想吃甜品,看看有没有人可以与你分享。甜品最好吃的就是开始两口。

● 定下“任选两种”的规矩:从开胃菜、酒水、甜点之中任选两个。

我选我口味

汉堡王的权利法案

你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

你有权留着酸黄瓜、留着生菜。你有权把可乐和雪碧混着喝。

你有权选择番茄加量、洋葱加量和三倍芝士的皇堡(Whopper)。

你有权在饱餐一顿之后感到昏昏欲睡。

你有权头戴纸皇冠,扮成“梦幻王国”的统治者。

你有权选择烤鸡或者炸鸡。

你有权选择薯条蘸酱:番茄酱、蛋黄酱、烧烤酱,或是芥末酱。

也可以什么都不沾。

你有权狂笑不止,直到鼻孔里飚出汽水。

你有权站起来,为自己的信念而抗争。

你有权坐下来,无所事事。

你有权吃一个按自己喜好做出来的热乎乎、多汁的烤肉饼。

你有权把这个权利法案团成一个球,扔到垃圾箱。

我选我口味。

好好吃饭读后感(四)

健康是自由,疾病就是自由的界限。自从得了肠易激综合征,就不能碰水果,水果就是我的界限。一个医生建议凉水也不要喝。中药、针灸、益生菌陆续治疗了将近一年,禁水果,结局还不错,不踩雷,雷就不会响。只是每到下午屁多这事儿没有解决。医生朋友过一段时间会问我:屁事如何?我总是老老实实回答:涛声依旧啊。

半个月前我嗓子疼,天天半夜疼醒,起床以后就好,去看耳鼻喉科医生,医生说这是以前做鼻窦手术后引起的鼻涕倒流,睡觉的时候刺激喉部,就会疼。吃吃稀释鼻涕的药,再吃点儿利鼻片、肿痛安就会好。我问他这几种药是否有抗生素,因为肠易激综合征后,中医大夫说我肠道菌群失调,不能吃抗生素。耳鼻喉大夫说:“你这个肠易激综合征很可能跟鼻涕倒流有关系。鼻涕里细菌多,到肠道里容易引起菌群失调。这个问题当然不能吃抗生素,我给你开的都不是,先吃吃看。”

睡觉前吃了药,当晚嗓子就不疼了。更神奇的是,下午的屁也没有了。吃了一个周药,万事太平,我的馋就慢慢起来了。先是出去吃饭有盘菠萝虾仁,我吃了几片熟菠萝,没事;过几天又吃了一个小金桔,也没事。昨晚看《好好吃饭》这本书,里面说:“如果我们一而再地有意抗拒某样东西,我们最终可能会越来越渴望得到它......剥夺自己真心喜爱的食物......其效果都是暂时的。我们一口不咬食物,食物就会反咬我们一口。”而在此前,我已经用自己的行为为这理论做出了贡献。是的,前天晚上我吃了四个草莓。

一年来第一次吃草莓,如果我不是一个嗜水果如命以至于致病的人,大概不会有这么深重的幸福感吧。然而,幸福来得有多么猛烈,不幸就来得有多么迅速。当天晚上肠子里就有好多气,真的涛声依旧了。

我的医生应该对我失望了吧,好像也没有什么需要辩白的。道理我都懂,身体是自己的,医生负责建议,自己负责执行。听医生的话,少受罪。自己不管嘴,病就来管。“遵医嘱”就这么难么???昨天我还批评我婆婆,糖尿病了还要吃水果,应该饭前饭中饭后吃的药一概不在乎,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跟公公俩人天天吃着阿司匹林还要喝酒,都说了不好,也不在乎。但是看看自己,“说话叭叭地,尿炕哗哗地。”

前几年做牙的时候,牙医跟我聊天,说做牙最要紧的用户感觉,只要用户感到不舒服,就是牙医做得不到位。他还给我举了个例子,说他去美国进修,治疗糖尿病的出发点不是限制病人饮食,而是在病人饮食习惯不改变的前提下,把血糖降下来。治病以病人为本么,降糖是医生的事。我感到很惊奇,身体是自己的,需要做出改变那得做,必须配合呀。美国的医生太由着病人了,那还行?

但从我自身来看,用意志控馋,真的很难。如果我是医生,面对这么一个病号,定会抛个白眼过去,“你自己看着办吧。”但该病号不仅做不到控制,还写上它一大篇字来为自己的馋辩白,就这么个态度......

《好好吃饭》是一本有意思的书,看到四分之一了,把人的进食心理和行为研究得很透,数据支持也很捧。我一直对行为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可以与自身对照,更深地了解自己。一看自己的行为是通过试验证实了的多数人的共性,自我放纵的负罪感就会减弱一点。当然,知道了弱点,不去克服而放任结果发生,那就更不对了。所以呢,写这篇东西,是想再自我限制一些,毕竟自设界限比起疾病来给健康设限,还自由一些。

不吃水果。

好好吃饭读后感(五)

锚定

无意识额度

如果不饿时也想吃,他会大声说:“我不饿,但我不管了,我还是会吃。”必须要做这样的宣告(大声地)通常就足以使他避免在不经意间放纵自己。

减少两成分量。开吃时,把想吃的分量减掉两成。人们少吃两成是不会有感觉的。少吃三成会有感觉,但是两成还在意识防线之外。

在食品行业有句俗语说,最便宜的食物成分是水和空气。

吞食速度越快,就吃得越多。人体和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发出饱腹感信号。

减少包装盒和碗的尺寸;当心剩菜的双重危险;关注自己已吃的食物数量;吃饭速度向餐桌上吃得最慢的人看齐;甜品最好吃的就是开始两口,如果想吃甜品最好和人分享;保留惬意美食,但是减少分量;逐渐将更为健康的食物与开心的场景结合起来;不放在餐盘里,而是放到食品塑料袋里(或者甚至可以放在小的保鲜盒里);有的时候你觉得饿了,但其实可能只是想喝水,记得给自己杯子里多添几次水;

我们先天就被设定为喜欢油脂、盐、糖的味道;高脂食物使祖先能够储存热量,对付气候造成的粮食短缺。盐分帮助他们储存水分,防止脱水。糖分帮助他们区分可食用的甜莓果和有毒的酸莓果。我们对于油脂、盐和糖的口味偏好,让我们懂得优先选择那些最有可能让我们生存的食物。我们的祖先四处觅食所花时间越少,他们遭遇比自己更强大、更饥饿动物的风险就越低。对他们来说,便利性实际上有着利于生存的价值。

自主饮食计划(mindful eating plan)

(1)无意识额度:在日常饮食中做到100-200卡路里的改进,可以在一年内减掉10-20磅体重;

(2)无意识间改善饮食:着重于改造隐藏说客,集中精力去修正一些细微行为,使你能从无意识地过度饮食转变为无意识地改善饮食。可以注意五个共性因素(节食危险区),即:正餐、零食、聚会、餐厅和办公桌或汽车仪表盘。

(3)有意识的改造:食物交换条件和限食政策:如果想吃薯片就必须运动、工作日不吃面包圈、不能在办公桌上吃东西…

(4)三项法则:设定三个容易的、可行的改变。落实到纸面,人不能太相信自己的自律和例外。

(5)确定主要饮食风险区域后,设计一个日常饮食习惯的个性化确认清单,帮助你在不知不觉间减掉100-300卡路里。

针对本人:

(1)零食终结者:隐藏、不要未雨绸缪的采购、替代食品、取出来放在盘子里或者小包装、只在厨房或者餐桌上吃东西。

(2)餐馆常客:只点开胃菜、饮料和甜品中的两样、把面包推迟上菜或者隐藏、开吃前先主菜打包一半、饮品换成水、向吃饭最慢的人看齐、想吃甜点就找人一起分享。

(3)办公桌食客:自带午饭以控制自己的食物选择、在办公室冰箱里备点酸奶和罐装金枪鱼,既补充蛋白质又减轻吃零食的冲动、专心吃饭不要看手机和电脑(取出分量,不要一边看一边吃,或者想着要吃到这个看完)、使用限食政策和食物的交换条件、口香糖、只喝白水。

好好吃饭读后感(六)

1.我们大吃特吃的原因是,周围有引导我们吃的信号和暗示,我们在本性上不会吃一口就停下来反思自己是否吃饱了。

2.拿到的容器越大,人们就吃得更多。这毋庸置疑。不管爆米花是现做的、还是放了两个星期的,不管观众坐下看电影时是饿的、还是饱的,都无关紧要。

3.只是对饭菜好吃抱有期待,就能让你吃得更多。你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这件事。

4.无意识饮食对我们影响巨大的原因—我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5.几乎任何数字促销标示都会让人们的采购量比往常多30%到100%。

6.改变环境比改变意识容易。

7.剥夺式节食并不奏效,原因有三:1.人体会抗拒节食2.人脑会抗拒节食3.日常生活环境也会抗拒节食。

8.如果你吃的过少,身体就会进入节能状态,反而更难消耗脂肪。

9.如果我们一而再有意抗拒某样东西,我们最终可能会越来越渴望得到它。

10.无意识额度就是我们进食略少或略多,但意识不到的额度或区间。

11.这就是卡路里积少成多的危险所在。每天只是多摄取10卡路里(也就是一片绿箭口香糖或3颗小糖豆),一年后的今天,你就会胖一磅。

12.微调策略1:开吃时把想吃分量减少两成,或减少两层米面增加两成果蔬。

13.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吃饱几乎没有感觉的。

14.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比通常的分量吃得少,就会觉得自己是饿的。如果认为自己比往常吃得多,就会觉得自己是饱的。

15.换言之,分量压倒了热量。我们吃的是自己想要的分量而不是想要的热量。如果把分量相同的食物热量加倍,大家不会抱怨吃不完。如果把分量相同的食物的热量减半,大家不会抱怨还饿着。这两种情况下,他们都会说自己饱了。人们不是在吃热量而是吃分量。

16.我们吞食速度越快,就吃的越多,因为这一组信号来不及通知我们自己已经不饿了。许多研究显示,人体和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发出饱腹信号,使我们感到自己饱了。

17.为什么法国女人不会发胖,即使她们吃奶酪、法式面包、葡萄酒、糕点和馅饼?因为她们知道适可而止。她们更注重身体内部信号,比如是否有饱腹感,而较少关心外部信号(比如碗里汤的高度)这些会引导我们多吃。越重的人,越会依赖于外部信号来告诉自己停止进食的时间,而较少依赖于是否有饱腹感。

18.基本规律:无论何种产品,包装越大,我们消耗的越多。因为大号包装(即大的分量)暗示了一个消耗标准,适宜或常见的食用量或使用量。

19.不要理所当然认为务每一餐都要有四五个菜,吃自助餐明智的做法是,每一次取食都不要在盘子里放超过两种食物,要是还饿可以再取,但是品种较少可以使你味觉变得迟钝,最终让你吃得较少。

20.我们不但在品种更多时吃得更多,而且会在仅仅以为有更多品种时就吃的更多。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相信有更多的选择,因而会给自己拿更多的食物。

21.微调策略2:减小包装盒和碗的尺寸;开始吃之前把想吃的食物都放到一个盘子里,而不是先吃一小份再多次添菜;吃的时候留意数量。

22.我们吃可见食物吃的更多,因为我们会更多的想到它们。当我们听到、看到或闻到某种使人联想到食物的东西时,我们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暗自的)垂涎不已。哪怕还没碰到巧克力,我们的胰腺可能已经开始分泌胰岛素,这种化合物用来代谢摄入的大量糖分。这种胰岛素会降低血糖水平,因而让人产生饥饿感。研究表明,越喜欢某种食物,我们咀嚼和吞咽速度越快。

23.我们并不需要看着巧克力才对他念念不忘,只需要想着就行,想的越多吃得越多。

24.避开可见食物饮食诱惑有两个基本对策:移开可见食物

饮食的诱惑有两个基本对策:移开可见食物;不能移开它,就绕开它。

24.越麻烦就吃得越少,所以比起外食,自己做饭吃的更少。

25.重写用餐脚本:争取成为最后开始吃饭的人;吃饭速度向餐桌上吃的最慢的人看齐;总在餐桌上留点食物,好像自己还没吃完,以此谢绝“就再来一份”的请求(或是诱惑);用餐前预先规划好要吃的分量,不要在用餐过程中临时决定。

26.任何分散我们对食物注意力的事情,都使我们更有可能不自觉的多吃。仪表盘用餐者和办公桌用餐者不一定是过度好强,倒更有可能过度饮食。

27.所有要分心的事情都会使我们吃东西、忘记吃掉多少东西、延长吃的时间,甚至在我们并不饥饿时。

28.最好的节食,就是你不觉得自己正在节食。

29.改变无意识饮食两个技巧:1.食物的交换条件。比如我健身了就可以吃甜点、我今天一天都没有坐电梯都是爬楼梯就可以再喝一杯饮料。食物交换条件这个技巧让我们不必剥夺爱吃的食物,还可以通过提高过度饮食成本,使我们重新掌握自己的食物决定权。2.限食政策。比如工作日不吃面包、只吃一份淀粉类食物、只吃半份甜品。限食政策不涉及交换条件,他们只是去除了一两个侵蚀生活方式的习惯。我们无需承诺付出重大牺牲,只需选出可以轻松克服的习惯。

30.应对饮食危险区:

食用小一点的餐具和高杯子;控制节奏细嚼慢咽;要习惯在盘子里剩点东西;甜点改吃水果;采用半盘法则,盘子里一半放蔬菜,另一半放肉类和淀粉类食物。嚼口香糖可以分散注意力;不要直接从包装袋里取食物,坚持取适量食物,放在盘子里,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到自己要吃的分量;放慢吃的速度,每吃一口都放下筷子;不喝饮料喝白开水。

好好吃饭读后感(七)

1、“身似祖先”

我们的身体问题,更多是因为我们“身似祖先”。

《人类简史》中讲到人类相比动物最大的优势在于人类可以在文明上实现进化,不像其他动物那样仅仅依靠生理进行进化,正是这种文明进化促使人类实现“弯道超车”,创造出璀璨的文明。

问题在于,文明进化比生理进化快太多,在生理上我们和祖先一模一样,但是,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上我们却迥异祖先太多。这导致了我们很容易罹患一些“现代生活病”,比如肥胖和糖尿病,食物在大自然中是非常稀有的,人类为了获取食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相应地,在长久的进化中,人体也会大量摄入与存储能量,毕竟在危险四伏和不稳定的环境中,能量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的祖先们不会意识到定居农业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而工业革命则从地底召唤出了巨大的生产力,食物这种自然界中的稀罕物,在现代社会则变成一种廉价商品。只是我们的基因却依然懵懂,不知道世界的巨大变化。这就导致了像肥胖和糖尿病这种“现代生活病”。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很多行为是不理性的,比如摄入大量的糖和脂肪,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对糖和脂肪的摄入实在是太高了,这种摄入最终则表现在我们的体重和医院的账单,而这种行为却是镌刻在我们基因中的本能。

怎么办?

饮食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美食是幸福之源,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通过强制和自控去减肥,这种对抗本能的行为十分痛苦,既然能好好吃饭并控制体重,为什么要用种种需要自控力的所谓减肥方法来难为自己呢?

康奈尔大学食物与品牌实验室布莱恩·万辛克的作品《好好吃饭》就能实现这样的效果——一边好好吃饭一边控制体重。万辛克先生是食品营销和行为经济学的专家,通过研究进食行为找到了控制饮食的方法。

布莱恩对进食行为的描述分成两个机制,首先是生理上的,通过解析我们在进食中的生理因素,了解我们的基因是如何一点一点地吃下更多的食物,从而发胖的。其次是营销方面,剖析食品工业为了让我们饮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的。

2、生理

基因决定了我们在进食的时候是无意识地,我们有一个“无意识额度”,书中讲到了一个实验:看电影的时候提供放了五天的爆米花,但是更大的桶仍然促使观众吃更多的爆米花——多伸了21次,但是观众却对此矢口否认,根本不相信自己做了这些,他们都觉得自己很节制。但是多次实验证明不论爆米花是否新鲜,是否吃过饭,人们都是一样的——给的多,吃的也多。

这解释了剥夺式节食的困难——当我们降低热量摄入的时候,人体也会相应降低新陈代谢,这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可以说驾轻就熟——如果不能如此这般我们的祖先如何熬过漫漫冬日?这个机制也使得单纯的节食减肥毫无效果。

面对着这种根本就是下意识的进食行为,我们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减少两成分量,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感知到这种程度的降低,也不会影响新陈代谢,而热量却实打实地降低了。

不仅仅是无意识地进食,我们的胃事实上不会数数(胃是一个很有弹性的器官),出于长久以来对饥饿的恐惧,我们的胃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吃了多少,往往发出“吃饱了”这个信号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吃撑了。面对这种机制,我们只有让我们的眼睛一同参与控制——当桌上摆满吃掉的骨头的时候,我们往往能更清楚地知道我们吃了多少,衣服的扣子和拉链更是监督我们磅数的最佳伴侣。只有当我们吃的一目了然——看清楚吃了多少,以及数量才能合理地控制饮食。

在生理上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时候我们会用眼睛和鼻子来感知食物而不是嘴巴——当关掉灯喝酸奶的时候,我们会把巧克力酸奶认作草莓酸奶——仅仅因为我们被告知喝的是草莓酸奶;当相同的布朗尼放在纸巾,纸盘,瓷盘上的时候,我们对布朗尼的评价是不同的,相应地我们想付出的价格也是不同的;菜单也是一样,有趣的名字总能吸引我们更多购买和“感知”到不同的质量,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却都是在消费主义社会的“恶俗”——地域、怀旧、感官、品牌都是这种手法的一部分。

3、营销

认知的复杂让食品工业能够通过种种手段影响我们对食品的评价,更加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和消费社会的影响则让我们对营销抵抗不能。营销行为正是影响我们进食行为的第二个机制。

消费社会让我们浸泡在商品的海洋中,食品工业尤甚,越来越发达的物流和支付,让我们的身边充斥着食品——我们的祖先肯定想不到自己的后人能这么轻松地得到食物,但是这些随处可见的食物让我们更加无意识地进食。还有生鲜电商和仓储式商店的发达,当我们满眼都是食物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抵抗它们的诱惑。这种时候我们能做的只有让饮食成为一种麻烦而不是一种习惯,这会让我们更加简单地控制体重。

食品工业在想尽办法让我们吃得更多,在餐桌上就有各种“陷阱”——更大的包装,更大的盘子,更大的勺子,这一切导致的都是更大的分量,还有我们的视觉错觉——竖的杯子比横的杯子看起来更多。对抗这一切需要的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更小的包装,更小的盘子,更小的勺子,实现吃更少的分量。

我们摄入食品的本质是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营养这个概念深受食品工业影响,其实只要记得我们在生理上和祖先没什么区别就好了,在那个没有定居农业的蛮荒时代,我们的祖先只能成为杂食动物,这就要求我们饮食的品种更丰富,而大自然的植物肯定要多于动物,这就是要求我们履行半盘原则也就是说半盘放蔬菜而不是纯肉食。

人们无意识地被各种营销手段忽悠着。而我们能做的,只有抵抗这种恶俗。

只要坚持好好吃饭就能够控制住我们的体重,嗯,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效果的。

好好吃饭读后感(八)

当我们听到“无意识”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把它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结合起来。比如,突然涌现的一段记忆、一段幻想、一种理想、一种信仰。这样看起来,好像无意识出现的概率很小,其实不然。按照弗洛伊德“冰山理论”的说法,意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和无意识(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可见,无意识在人的思维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说通俗一点就是,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愣神、做梦、口误和笔误,其实都是无意识(行为)。

当然,我们现在不探讨无意识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而是聊聊“无意识饮食”。在《好好吃饭》这本书中,作者布莱恩·万辛克提到了一个“无意识饮食”的概念,就是你在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亲朋好友、食品包装、菜单名称、色香味形、光线氛围、餐具容器、身心状况这些看起来无伤大雅的因素的影响。这个概念跟饮食习惯有些联系。饮食习惯主要强调的是我们对食物的偏好,它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饮食,一般与饮食健康结合在一块儿。但是,有些饮食习惯会大大增加无意识饮食,比如有些人喜欢边看电视边吃膨化食品,不知不觉就越吃越多。

我们吃得太少,或者吃得太多,我们都能感觉得到,但我们体会不到卡路里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体会不到1900卡路里跟2000卡路里的差别,但经过一年时间,这个差别最终会导致我们增加或者减少10斤。这就是卡路里积少成多的危险。那么如何应对这种危险呢?当我们感觉自己吃多了的时候,就去运动吧,可以多走2公里,这样能消耗100卡路里。所以,肥胖就是不知不觉吃出来的,就应该不知不觉减下去。

就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大多数人都是通过跑步来达到减肥的效果。但跑步是一项运动,想要长期坚持下来,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于是,大家跑着跑着都放弃了,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还有一种现象,口口声声嚷嚷着要减肥,但是总是忍不住吃很多的零嘴食物,一般都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吃完又葛优躺,这样不但减不了肥,还会增肥。

虽然跑步和节食都是健康的减肥方法,但是它们都需要超强的自控力和毅力。运动,需要长时间坚持下去才有效;而节食,大家出于食物依赖惯性,短时间是无法做到的,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所以,最简单有效的减肥方式是什么呢?就是从心理上进行调节。

《好好吃饭》这本书传达的就是这样一种观点:自我虐待减不了肥,心理暗示才是王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布莱恩·万辛克博士,他被尊称为“食物界的福尔摩斯”,穷其一生都在研究一件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吃下了过多的食物——生活中到处有引导我们吃的信号和暗示。

信号一:

餐厅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陷阱”。比如,有的餐厅会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柔和自然的光线,打造出让人心情愉悦的就餐环境。客人们一旦享受其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延长就餐时间,自然也就吃得更多。另外,看上去高大上的“菜名”也充满了陷阱。仔细想一下,同样的菜,有的菜单上写着“雪山飞狐”,有的菜单上写着“炸虾皮”,我们一般会去点“雪山飞狐”,因为美好的名字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印象,刺激我们的食欲。可事实上,有些菜名再高大上,也隐藏不了其苍白的内容。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些“高大上”的菜名时,最好先问清楚店员究竟是什么食物构成,这样也不至于稀里糊涂就吃下一大堆食物。

信号二:

我们在买打折物品的时候,通常会看到旁边有一个这样的标签:“3元1个,十元可买5个”。相信大多数都会选择用10元买5个,因为这看起来确实相当划算。很明显,促销者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企图用这种标签促进我们购买的欲望。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抓住时机,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物品。布莱恩·万辛克研究发现,数字促销标示会使人们的采购量比通常多出30%到100%。这个就是锚定效应——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要克服这种心理,就要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些食物,毕竟食物跟日用品不一样,它是有保质期和最佳品尝时间的。

信号三:

虽然我们有自己的用餐节奏,但当我们跟其他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还是会不知不觉受到他们的影响。有人做过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当你和一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其他人的平均用餐量暗示了你恰当的用餐量,也就是说,你会比平时多吃很多。当然,如果你跟一些节食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通常会吃得比较少或者健康;或者你在就餐的时候,坐在细嚼慢咽的人的旁边,他们可以帮助你从容不迫地吃饭。

信号四:

当我们看到或者闻到一个食物,就能勾起我们消灭它的欲望,这就是可见食物的饮食法。这种情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身边有包小零食,即使我们那会儿不饿,但也还是会随手拿起零食就往嘴里灌。所以,想要减少这种饮食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零食放在一个不能轻易拿到的地方。眼不见,自然落了个肚子清净!

类似这种信号,《好好吃饭》中还有不少,比如:

食品包装上的“低脂”标签,看起来好像挺健康,但会让你多吃50%的零食;

看让人悲伤的电影,情绪会调动你的食欲,让你多吃28% ~ 55%的爆米花;

混乱的厨房会让你多吃44%的食物;

……

当我们慢慢捕捉到这些信号,并作出相应对策时,变瘦还会远吗?

好好吃饭读后感(九)

好好吃饭:无须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 布莱恩·万辛克 33个想法 ◆ 引言:吃的学问 >> 杂志发行量是以超过720万读者为基准的,他们不会依据猜测和直觉行事。他们会进行研究,预测一位金发的、37岁的、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喜互惠超市排队等待结账时,会拿起、翻阅并购买哪一本杂志。 >> 也许我可以学着去预测人们会吃的食物——即使他们自己都无法预测。 >> 研究菜单、灯光、音乐、酒类、侍者以及用餐同伴对人们用餐方式和享受食物程度的影响。 ◆ 1 无意识额度 >> 周围有引导我们吃的信号和暗示。我们在本性上不会吃一口就停下反思自己是否吃饱了。我们吃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寻找吃饱的信号或暗示 >> 当这些电影观众开始解决爆米花桶时,爆米花的味道是无所谓的[插图] >> 即便有些人刚吃过午饭,拿到大桶的人比拿到中桶的人还是平均多吃了53%的量。给得多,吃得多。 >> 不是。他们吃,是因为周围的所有暗示——不单是爆米花桶大小,还有其他一些后面要讨论的因素,比如分散注意力的电影、周围观众嚼爆米花的声响,还有看电影吃零食的习惯。这些都是暗示,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吃个不停。 >> 这些隐藏说客的形式甚至可以是菜单上吊胃口的描写或者酒瓶上的高雅名称。只是对饭菜好吃抱有期待,就能让你吃得更多。你甚至不会意识到这件事。 >> 他们是在无意识地进食。也就是,一旦获赠“加州”红酒,他们的内心OS是:“这一餐应该不错。”一旦认为这一餐应该不错,他们的体验就会迎合他们的预期。他们不再会停下来考虑食物和酒是否真的跟想象中一样好。他们早就决定好了。 >> 我们都会被周围的环境欺骗。即使自己心里“清楚”,我们大部分时间心思太多而记不住这个道理并且付诸行动。所以,改变环境要比改变意识容易 >> 剥夺式节食并不奏效,原因有三:1、人体会抗拒节食;2、人脑会抗拒节食;3、日常生活环境也会抗拒节食。 >> 如果我们一而再地有意抗拒某样东西,我们最终可能会越来越渴望得到它[插图]。 >> 增加两成果蔬。如果你减掉两成的意面,那就增加两成的果蔬。 ◆ 2 被遗忘的食物 >> 吃光盘中餐,给我们一个明确的努力目标,我们不必无休止地问自己:“我饱了吗?我饱了吗?我饱了吗?”我们可以夹菜、装盘,然后吃到光盘为止。 >> 在我们完成的数百项食物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发现,胃有三个主要设定点:1)饿死了;2)饱了但还能吃;3)吃撑 >> 为什么法国女人不会发胖,即使她们吃奶酪、法式面包、葡萄酒、糕点和馅饼呢?米雷耶·吉利亚诺(Mireille Guiliano)在她的畅销书中解释说,这是因为她们知道适可而止。我们自己的研究则表明,她们更注重身体内部信号,比如是否有饱腹感,而较少关心外部信号(比如碗里汤的高度),这些会引导我们多吃。 >> 吃之前要看清楚。我们发现,把食物先装到盘中再吃,比起先吃一小份再多次添菜,大约会少吃14%。开始吃之前,把想吃的食物都放到一个盘子里:点心、正餐、冰淇淋,甚至薯片。 >> 吃的时候要留意数量。 ◆ 3 餐桌景象研究 >> 两种情况中,软糖豆的数量和口味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混在一起会让人多拿、多吃将近一倍的量[插图]。 ◆ 4 我们身边的隐藏说客 >> 避开“可见食物”饮食的诱惑有两个基本对策:移开可见的食物;不能移开它,就绕开它。 >> 在食堂,正如在家里一样,取食的便利度几乎决定了我们吃或不吃。 ◆ 5 无意识饮食脚本 >> 争取成为最后开始吃饭的人。● 吃饭速度向餐桌上吃得最慢的人看齐。● 总在餐盘上留点食物,好像自己还没吃完,以此谢绝“就再来一份”的请求(或是诱惑)。● 用餐前预先规划好要吃的分量,不要在用餐过程中临时决定。 >> 跟其他人一起吃饭时是否总是会多吃呢?并非总是如此。人们吃工作面试午餐时,或是与不熟的客户、上司一起吃饭时,往往会吃得少,因为他们会感到不自在,同时想要留个好印象[插图]。约会也是个特殊情况。 >> 因此,男女约会时的饮食脚本是相反的。女人们认为,吃得少更招人喜爱、更淑女。男人们则认为,展示自己有着贪婪、健康的胃口会显得很威猛、很阳刚,真男人就该这么吃。他们有些人会比通常吃得更多,因为他们觉得豪迈大吃的举动能够令女友刮目相看。 >> 如果你想吃甜品,看看有没有人可以与你分享。甜品最好吃的就是开始两口。 >> 先取食再开吃。如果你不能让自己从美味零食上转移注意力,那就在一个让人分心的情况下(比如在电视前吃东西)把它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要避免“吃到节目播完”,先适量取食后再开吃。 ◆ 7 想吃惬意美食 >> 好心情=惬意美食。人们在开心时刻希望享用惬意美食的可能性,几乎是伤心时刻的两倍。 >> 不过,情绪貌似确实能影响我们选择何种食物。人们心情好时往往偏爱更健康的食物,比如披萨或牛排。人们心情坏时,则更有可能去拿冰淇淋、饼干或薯片[插图]。 >> 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你是想吃一块士力架,还是其实想得到一个拥抱?是对生理性饥饿的反应、还是深层的情感需求,《想瘦就瘦》(Think Thin, Be Thin)的作者对此给出了下列经验法则[插图]。 >> 逐步调整饮食习惯,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委屈自己:保留惬意美食,但是减少些分量。我们的研究还表明,多数人至少有几个相对健康的惬意美食。少量食用,就能坚持长久。 ◆ 8 营养把关人 >> 与一般人比起来,蔬菜爱好者:● 喜欢尝试新的食物做法,喜欢在家请客吃饭。● 爱吃辣的食物。● 自认为做菜有营养。● 喜欢在晚餐时偶尔小酌。与一般人比起来,水果爱好者:● 吃饭时常吃甜品。● 很少下厨。● 不喜欢新做法,不爱在家请客。● 喜欢偶尔吃根巧克力棒。 ◆ 9 快餐流行病 >> 我们明白,每天早上应该做仰卧起坐。大多数人恰恰只做一下仰卧起坐,就是起床的那一下。 ◆ 鸣谢 >> 人的一生有不少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有些时刻发生时很耀眼,比如出生、结婚,但我相信大多数时刻都是默默无闻的。时光荏苒,我们则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

一本很有趣的书,可以一本读下来也可以跳着读,里面涉及了大量的食物心理学知识,用实验案例剖析了哪些外在、内在因素会影响我们的饮食,看后会颠覆很多饮食习惯。适合想健康减肥、开餐厅、让宝宝不挑食的人群阅读

如果你想健康减肥,循序渐渐的让体重达到理想的效果,推荐你看看,如果你抱着看了立马能瘦的想法,不建议你翻开。可以通读,也可以重点看看附录B,具体的措施精练基本涵盖了。

作者提出饮食上存在“无意识额度”:即我们大吃特吃的原因是周围有引导我们吃的信号和暗示,本性上我们不会吃一口就停下来想是否吃饱,而是根据周围的环境去判断是否吃饱,吃完很多时候更像完成任务一样。基于此作者提出一些列措施,帮助控制“无意识额度”,去除过度饮食,让我们实现“不知不觉”的减肥。我们分环节来看:

采购环节:商超等采购场所总会有小包装、大包装、特大包装等分类,而且会给你一种量大便宜的感觉,所以采购时大部分人倾向于买优惠大包装。在采购时出现过度采购。(这里有个很奇特的悖论,我们买实惠大包装是为了省钱,可由于东西多,而人喜新厌旧,用到一半或一大半甚至不到一半时就搁置了,然后过期,丢掉,以省钱出发却浪费了更多的钱,所以不要囤货);与此同时,大部分人采购时是没有采购清单的,看见什么买什么,很容易过度采购。

储存环节:以为正常采购了,但其实是过度采购,存储时厨房会放上大包的食物原材料,家里也会堆积很多暂时不用的东西。

烹饪环节:根据作者的实验,当素材比较多时,我们更容易煮更多的食物,煮量更大的菜。菜量大了就会用更大的餐盘,以便装好摆上桌;为了好吃会做更多的荤菜,多油多盐多糖等等,很好吃但确是高热量。

饮食环节:大餐具装的食物,丰富的菜色,在自主加菜吃饭时,会不自觉往自己餐具里放更多,会让人“无意识的吃更多”,因为眼睛接受的信号是,盘子里还有吃的,你还没有饱,加之热心的家人,会不断劝你多吃,边吃边聊,然后就导致“无意识的过度饮食”。

饭后:躺着或者坐着看电视,不自觉的又开始吃放在桌子上的零食

结果:不知不觉就吃了很多,不知不觉体重就增加了很多。

知道了各个环节容易出的问题,怎么微调?根据作者书里的内容和个人感受,如下建议:

计划阶段:1、提前1-2天思考,要吃的食物和要采购的物品。 2、罗列清单时思考“我是否一定需要?买了用在那里?如果不买是否有可以替代的?”,按照“可买可不买,不买的”原则,罗列采购清单。(这个适用于生活的各种采购) 3、食谱里多些蔬菜、水果、多些杂粮,少些高热量的食物,少买零食。 4、餐具要买小而精致的

采购环节:1、不论是采购还是待着清单去采购,只买清单上罗列的,超出的不买。 2、购买自己真正需要的,如果不需要大包装的,坚决不买。(不因为便宜而囤货) 3、尽量买分小包装的物品。(人会根据包装判定一份的量,究竟是多少,所以小包装可以控制量)

存储环节:1、给物品分类摆放,不杂乱 2、把零食等容易带了热量的东西放到看不见的地方或者比较难取的地方(人有偷懒的新,当获取有难度时,会不自觉的减少摄入) 3、烹饪的原材料,用小巧的分类盒分类摆放

烹饪环节:1、按小盘子的量去烹饪 2、荤素参半 3、一次做菜种类不超过4样(荤素搭配、算上水果 4、尽量清淡

饮食环节:1、餐桌上保持整洁,不要放很多东西 2、用精巧的小盘子装菜 3、用小碗吃饭喝汤 4、一个人时专心吃饭,细嚼慢咽(大脑要在进食20分钟左右才有饱腹感);和家人吃饭,可以交流,但记得细嚼慢咽。5、吃到八分饱就停止进食,不要因为觉得浪费就把剩菜吃掉 6、餐桌上聊愉快的话题。如果是在外面或者单位食堂,自己进行控制,比如米饭少的,面条要一半等等,确保在你餐盘里的食物不过量,或者适当控制,吃到7-8分饱。

饭后:1、,保持站立10分钟,或者帮家人收拾厨房,顺便消食。 2、清空家里零食,茶几上放上水果、干果等健康食品。

结果:会不自觉的少吃,无形中瘦下很多。

(多说一句,观察南北方人,体型差异其实和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很大关系,南方小碟子小碗,北方大盘大碗;南方小口吃饭,温婉,北方,大口吃饭,大碗喝酒;南方,餐饮量少精致,北方,餐饮量多粗犷。。。很多细节,是可以匹配上的,而饮食又和地域的气候、资源相关,进而形成的文化,浸入饮食者的血脉,影响其性格,挺神奇的一个事情)

如果你想从事餐饮行业,推荐看看,书中零散分布着饮食环境(餐厅装饰、灯光、菜单、餐具、厨师、价格、广告等等)影响人们的饮食选择。说几点个印象深刻的:

(1)菜单上关于“菜名的描述”会影响我们对“食物味道”的判断,生动的文字会让我们觉的食物更好吃。比如:鸡肉卷VS香滑墨西哥鸡肉卷。。。具体的命名规则参见第6节:名字的游戏

(2)亲切、舒缓的音乐、温馨的、柔和的氛围会延长顾客的在店时间,让食客放慢速度,而欢快的音乐,明亮的颜色会减少顾客的在店时间,比如:日料店、西餐店VS快餐、小吃店等等。详见第5节:无意识的饮食脚本

(3)顾客跟着“食物香气”走,一般先闻见味道再会有食欲,如果店里的味道可以传出来,顾客进店的概率会更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为什么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会选择吃火锅,而不是西餐。

(4)价格会欺骗味觉,标价越高会让人觉得它越好吃,或者说即使两份一样,但价格高的,会给人更好吃的感觉

(5)广告会欺骗味觉,广告包含:朋友的口碑、有名的厨师、网友的评价等等,这些会让我们对食物有所期待,期待越高,一般来说会吃的越多且觉得越好吃。所以开餐厅,有口碑很重要。饥饿营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PS;补充一句,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如果想吃什么,就尽快去吃,不要克制,因为越克制越期待,越会吃更多,而且会越觉得好吃,越想吃,所以如果想吃,挑白天尽快去吃掉)

如果想让小孩不挑食也推荐这本书,推荐读第8节:营养的把关人就好。小孩子是不挑食的,小孩子根据喂养她的人的反应来判断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所以如果不希望孩子挑食,请纠正自己对食物的态度,你觉得这个好吃,孩子就会吃;另外用开心的情绪引导孩子吃东西,而不是凶他。(这个是之前没想到的)。

最后,再补充几点书中提到的:

(1)第一次吃某种食物时的感情、情绪会影响我们对食物味道的判断,决定我们是否喜欢它们。比如:你在很轻松聚餐时吃到了泰国菜,那提起泰国菜你想到的是轻松,愉悦,也更愿意尝试。如果提起菠菜你的记忆是家长逼迫、凶你吃菠菜,想起来的是不开心和难受,你会更讨厌它。再延伸下,为什么大多数人疲惫时想吃妈妈做的菜,或者觉得妈妈的菜最好吃,但是其他人吃起来可能一般?看完书我感觉是因为小时候是我们最轻松、最开心的时候,妈妈的食物里隐藏着快乐和放松的按钮,疲惫时想吃妈妈的菜,更多的是吃的食物里裹挟着记忆和感情能让我们放松下来。

(2)味觉和饮食习惯是延续的,小时候吃的东西、味道、养成的吃饭习惯,会占据你的大脑,让你觉得就该如此,可以调整但很难调整。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一)

要说最近几年什么最流行,恐怕就是健身。

朋友圈的健步走,健身房门庭若市,keep软件火热。还有就是,身边很多人一下子都成了运动达人,动不动就跑了半马什么的。

除了人们生活理念的改变,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之外,还有一个健身的动力可能仍然来自那个古老的话题——减肥。

步入中年,谈起这个话题,简直再也不能痛心疾首了。

还记得《欢乐颂》里,吃货小蚯蚓让樊胜美一起吃曲奇饼干时,樊胜美唯恐避之不及,对黄油热量的那一番分析吗?没办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新陈代谢能力会减慢,这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大小的冰淇淋,对于一个二十出头和三十出头的人来说,“规格”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姑娘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像樊胜美一样,对喜欢的甜品只能过眼瘾。

只是这样一来,并没有消减我们对美食的渴望,一旦放松警惕,会大吃特吃,弥补自己长期的缺憾。减肥,节食,从饮食的调整演变成了精神的自虐。在这样的自虐下,又如何身心健康呢?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中年,越来越清醒认识到,身体代谢减慢后,减肥不再是夏天到来之前的突击节食,而是一场旷日持久战,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餐一饭。既然,是渗透在每天的持久战,那么之前所有的突击式节食减肥似乎都不太现实。因为,太痛苦,太不人道,太难长期坚持。

今年夏天,因为高温,孩子反复生病,心理压力等各方面因素,没刻意减肥,自己居然瘦了十几斤。“福祸相依”的感叹刚落音,秋风起,秋雨凉,秋膘也开始长,不得不又感叹,“减肥难,守瘦更难”。我不想瘦成一道闪电,只要现在这样,别再反弹。

于是,苦苦寻觅,看有没有适合长期斗争的作战方案?

别说,还真找到了一个。

最近,正好看到了一本叫《好好吃饭》的书。作者布莱恩.万辛克是美国在食物领域颇有研究的教授,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与品牌实验室负责人。本书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BBC神作《食物的真相》大幅引用本书中的内容。

布莱恩.万辛克在这本《好好吃饭》中,展示了自己大量的实验。他通过实验告诉人们在“吃”这件事上的种种陷阱,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策略。他给出的策略,让人欣慰的是,本书中的所有内容并不会告诉我们,甜品不能吃,巧克力不能碰……。书中所有的方法核心理念就是一个字:“少”。从食物规格、餐具大小,食物放置位置等各方面减少进食的可能性。

我们先来看看,减肥的路上,都有哪些被忽视的陷阱?

陷阱一:进食无意识额度

先来看看什么是无意识额度?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不会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吃饱或者不饿了。我们会根据所剩食物的多少或其他来判断自己是否吃饱。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并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只是在为吃而吃。

比如,看电影的时候吃爆米花,看电视时候吃薯片等休闲食品。仔细想想,看电影的时候,我们真的有那么饿吗?既然没那么饿,为什么一场电影吃完了一整桶爆米花?在你看泡沫剧的时候,就觉得不能干巴巴坐着看,嘴里得放点儿瓜子,薯片什么的嚼着。这时候,如果跟前有这样的零食,我们很有可能就顺手打开吃了。这时,如果没有,还要换衣服出去买回来,或许,我们会因为怕麻烦而放弃。

就是说,在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往往是无意识的。我们不只对吃掉的食物的量无意识,甚至对需不需要吃东西都是无意识的。

陷阱二:剥夺式节食

剥夺式节食简单理解,就是那些,碳水化合物不能吃,脂肪、肉、零食、甜品都不能吃的节食法。书中告诉我们,这种剥夺式的节食法往往不奏效,是因为我们的人体在能量摄入不足时,身体也就开始节能,反而减缓了脂肪消耗速度。这样的节食方法可用于那些非常的必需时刻,而不适用于日常饮食摄入控制。

图片来自网络

针对以上陷阱,作者也给出了调整策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在此将书中的一些方法总结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 增加或减少两成分量。在开始前,要么把想吃的量减掉两成。或者,在减掉的两成的主食后,增加两成果蔬。

2、 吃的时候留意数量。可以提前把准备吃的食物放在一起,随时留意自己吃完后的骨头和空瓶,提醒自己已经吃下的食物数量。

3、 减小食物包装和餐具尺寸。可以换成小碗,小盘子吃饭,这样会整体减少进食总量。

4、 把自己喜欢吃的休闲零食放在不容易取到的地方,或者就是不要在家里囤这些高热量的零食。相反,可以把水果放在顺手可取的地方。

5、 请勿看电视时候大吃大喝。只坐着看电视,已经有发胖的风险,再不停地摄入高热量食品,结果可想而知。

6、 不委屈自己,保留美食,但要减少分量。

7、 美食条件交换。如果吃了一份特别想吃的甜品,那就告诉自己,用快步走30分钟来交换。

自然,《好好吃饭》里的这些方法不会让我们一个月瘦10斤,但这些方法能让我们在保持身体正常需求,心情愉悦的同时,减少多余摄入,从而达到长期保持健康体重的效果。

嗯,这场持久战,就从今晚吃面换个小碗开始,从告诉自己“不饿了”开始。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二)

1.最好的节食方法,是你感觉不到自己在节食。

2.给得多,吃得多。

3.拿到的容器越大,人们吃得就更多。

4.人们会不知不觉地锚定或注意自己先听到的数字,并受到其引导。

5.改变环境要比改变意识容易。

6.剥夺式节食并不奏效,原因有三:1、人体会抗拒节食 2、人脑会抗拒节食 3、日常生活环境也会抗拒节食

7.如果我们一而再地有意抗拒某样东西,我们最终可能会越来越渴望得到它。

8.剥夺可不是享受生活的好办法。

9.剥夺自己真心喜爱的食物,任何基于此的节食,其效果其实都是暂时的。

10.说到减肥,我们不能只依赖自己的大脑,或是我们的“认知控制力”,也就是意志力。

11.好消息是,那些几乎是在无形中使你逐渐增重的因素,同样可以施加反向影响,让你几乎在无形之中逐渐减重——减得不知不觉。如果感觉不到进食量比实际需要略低,我们就不会有饥饿感。

12.关键因素在于无意识额度。

13.无意识额度:我们进食略少或略多、但意识不到的额度或区间。

14.如果卡路里在一定范围内(即无意识额度)之内变化,我们会感觉正常,体会不到细微差别。

15.我们逼自己吃不爱吃的鸡胸肉,到还不如采用长远的节食法,吃更美味但减量的牛肉。

16.必须要做这样的宣告(大圣地)通常就足以使他避免在不经意间放纵自己。

17.微调策略:减掉两成分量、增加两成果蔬。

18.正因为我们的食物记忆有缺陷,我们靠自己停止进食,似乎是最不可靠的。

19.我们只是生来就不会精确记录自己消耗的食物。

20.我们吃的是自己想要的分量,而不是想要的热量。

21.我们吞食速度越快,就吃得越多。人体和大脑需要20分钟才能发出饱腹感信号,是我们感到自己饱了。

22.为什么法国女人不发胖?…因为她们知道适可而止。她们更注意身体内部信号,比如是否有饱腹感,而较少关心外部信号。

23.越重的人,越会依赖于外部信号来告诉自己停止进食的时间,而较少依赖是否有饱腹感。

24.在估计一种量度时(比如重量、高度、亮度、音量、甜度等),对于量级更高的事物,我们总是会低估。

25.微调策略:吃之前要看清楚-把食物先装到盘中再吃;吃的时候要留意数量

26.基本规律:无论何种产品,包装越大,我们消耗得都会越多。因为大号包装(即大的分量)暗示了一个消耗标准,即适宜或常见的使用量或食用量。

27.人的大脑有一个基本偏向,它会过于关注物体的高度,而忽略其宽度。

28.大盘子和大勺子就是大麻烦。我们舀到餐盘中的食物量是与餐盘大小成正比的。

29.增加食物品种,会让每个人吃得更多。

30.感官特定饱足感:如果我们的感官持续接受同样的刺激,它们会变得麻木或厌倦。

31.任何事物第一口的味道几乎是最棒的。第二口稍欠,第三口再欠点。

32.任何一次取食,都不要在盘子里放超过两种食物。

33.微调策略:减小包装盒和碗的尺寸;玩点幻术-至于玻璃杯,要想瘦,杯要瘦;当心剩菜的双重危险

34.越喜欢某个食物,我们咀嚼和吞咽的速度就越快。

35.想得越多,吃得越多。

36.隐藏可见食物节食法

37.越麻烦,吃得越少。(便利度)

38.我们生来喜爱便利食物,可能是事出有因的。

39.要坐在慢慢吃饭的人旁边

40.体重也许可以遗传,但也可以传染。

41.任何分散我们对食物注意力的事情,都使我们更有可能不自觉地多吃。

42.甜品最好吃的就是开始两口。

43.成功的市场营销是要激发美好的联想和回忆,而气味是与回忆密切相关的。

44.我们在炎热的日子里会较少感到饥饿,而在下雨的寒冷日子里会更容易饥饿。

45.我们尝到的味道经常是我们想象的味道。(期望同化、确认偏误)

46.使用生动的形容词去激发我们的期待——地域标签、怀旧标签、感官标签(丝滑、足量、脆爽、浓香)、品牌标签

47.好名字利于好生意。

48.如果我们想修复坏心情,快速(但暂时)的方法或许是纵容自己吃点美味的、慰藉人心的食物。如果我们想保持或放大快乐的情绪,我们可以吃营养高,内疚少的食物。

49.对某食物成为惬意美食的愿意:与该食物有关的往事;性格认同感

50.形成关于食物的新联想,永远都不嫌晚,一种食物成为惬意美食,永远都不嫌晚。

51.首尾效应——要是你的开胃菜或是甜点让他们刮目相看,就不必为当中的食物过分担心了。

52.对食物的联想可能会贯穿一生。

53.惬意美食使得生活更有乐趣。关键在于学会平衡和兼顾。

54.不要委屈自己——许多节食计划还没起效就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剥夺了我们喜爱的食物和生活方式。…保留惬意美食,但是减少些分量。

55.当一个营养把关人

56.半盘法则——对于午餐和晚餐而言,餐盘里一半应该是蔬菜和水果,另一半是肉类和淀粉类食物。

57.取食量正规化——给孩子零食时,放在封口食品袋、保鲜盒里或是用保鲜膜包好,让食物分量显得比较“正规”。

58.我们先天就被设定为喜欢油脂、盐、糖的味道。 59.便利性实际上有着利于生存的价值。由于这种偷懒的习性,我们就有了方便的、容易打开的包装、每层楼都有的自动售货机,以及就近街角的快餐店。 60.标签会误导我们的另一个原因是,有时我们会对它们的意思产生多余的误读。 61.我们把食物的分量看成“物有所值”的一个指标。即,分量越足,价值更优。 62.“行为改变的世纪”——这包括了减少风险行为,改变运动和营养模式。这种行为改变,没有可供遵循的简单处方。我们必须自我激励,下定决心,改善饮食,增加运动。 63.归根结底,激励我们改变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64.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要在无意识之间改善饮食。 65.改造环境,避免那些不时困扰你的多余热量。 66.食物的交换条件:如果我做了Y,我就可以吃X。 67.限食政策 68.三项法则:(大多数节食方法失败的原因是要做的事情太多)它只是一张纸,最上面一行有一个月的天数(1号到31号),最左边一列写着你的三点100卡路里改变计划。每天晚上,你把完成的计划打勾。 69.如果你在一个新的行动计划上连着28天都打了勾,你就开始顺利地培养起一种积极的无意识饮食习惯了。 70.不过开始限定三项是很重要的。三项改进计划是可以应付的。你的注意力越是集中,当一天的任务圆满完成时,就越能够有微微的成就感。 71.只有一件事,能够强大到打败一时的任性。习惯。虽说我们大多数人自以为很自律,但最靠谱的做法莫过于,强迫自己每晚面对现实,在一个小方块上打勾。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三)

说到怎么减肥,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女士,都会有一大堆的饮食理论和实践经验吧。怎么,你没有?但总听说过吧。接地气儿一些的,也就是从字面儿上就可以知道做法的,有过午不食法、苹果酸奶法、针灸法等等;还有些貌似是舶来品,用一些一般人看不懂的名词儿说的,如阿特金斯法、地中海饮食法、生酮饮食法等等。

懂了这么多理论,试了无数种方法,可为什么大街上依然有那么多胖子?如果随便找个人问问,为什么不减肥?得到的回答大多是:管不住嘴,或者自控力不够,坚持不下来。

减肥瘦身真的需要强大的自控力来管住嘴吗?《好好吃饭——无需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以下简称《好好吃饭》)一书告诉你,不需要!

1、

《好好吃饭》的作者布莱恩•万辛克(Brian Wansink)是康奈尔大学食物与品牌实验室(Cornell University Food and Brand Lab)的主任。作为一个十足的吃货,布莱恩“热爱美食”,妻子是巴黎蓝带烹饪学院的优等毕业生,他们俩都获得了法国认证侍酒师一级认证。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有烛光晚餐,也有快餐式早餐。无论是费城高级餐厅的法式蟹饼还是台北夜市上的酱鸭舌,都是布莱恩的最爱。

布莱恩•万辛克认为,美食是生活的一大享受,不应该打折扣。所以他不鼓吹过度节食,认为这是对人性的剥夺。任何剥夺人性的做法都是无法长久的。这就是那些依靠过度节食来瘦身的人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好好吃饭》里讲述的是:“通过改善环境,使你不带负罪感地吃想吃的食物,而不会增重。改善膳食生活,使之变得愉悦而富有意识”。

布莱恩在书中不讲营养和健康常识,而是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说明,心理学和营销学在日常饮食中对人们产生的重大影响,并针对其中对体重的不利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让人在无意识当中控制饮食,控制体重。

2、

布莱恩首先发挥其心理学专长,告诉人们,你是如何一点一点无意识地吃下更多的食物,从而无意识地发胖的。

在“无意识额度”一节中,作者举了一个看电影时吃爆米花的例子。在某热门大片上映时,电影院做了一个免费送爆米花的优惠活动。参与实验的人群被分为大桶组和中桶组。但这些人没被告知那是已经放了五天的变味的爆米花。

结果是:大桶组观众比中桶组观众吃的多。具体多出来的热量是173卡路里,大概是相当于手往桶里多伸了21次。

更令人惊叹的是,经过问卷,大桶组的人根本不相信这个事实。他们大都认为自己在吃的时候相当有节制。但布莱恩的实验在美国的多个城市、多个时间点进行,不管爆米花是否新鲜,不管当时观众是否刚吃过饭,结论都相差无几——给得多吃得就多。

除了桶的大小,周围还有很多你没有意识到的环境因素都在吸引你把手伸进爆米花桶里:看电影时吃零食的习惯、无聊的电影情节、周围人们咀嚼爆米花的声音、还有轻易可取的爆米花等等。

与此类似的场景还有:办公桌或者餐桌上放着触手可及的零食、为一顿饭准备的食物种类太多、边看电视边吃饭、和胖子一起吃饭,等等。这些情景会让你在无意识当中吃下更多的食物。这跟自控力没多大关系,却跟你的体重息息相关。

3、

布莱恩还研究营销学。通过对食品企业的研究,他发现,人们会不知不觉陷入商家设下的多买多吃的“陷阱”,从而摄入过多的热量。

比如餐厅就充满了各种“陷阱”。有的餐厅会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使用柔和自然的光线,打造让人心情放松的就餐环境。食客们会很享受这些,不知不觉延长了待在餐厅的时间,当然也就会吃得更多。

餐厅的菜单也要注意。老板会充分发挥文字的魅力,使用各种花哨的名字,让食物的名称更加诱人。比如“巧克力蛋糕”和“比利时黑森林加量巧克力蛋糕”,你会选哪个?其实它们都一样。但如果是前者,你可能就不买了,但后者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布莱恩在自己的实验室“食品盒子”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客人,相同的食物,搭配相同的葡萄酒。唯一不同的是酒的标签。一个标注来自最负盛名的葡萄酒庄,另一瓶来自根本不产葡萄酒的地区。结果表明,前者在餐厅待了更长时间,吃了更多食物,喝了更多的酒,并对酒的品质大加赞赏。而后者则完全相反。

这些营销花样当然还包括大型超市做的各种“优惠”活动,通常是买得越多优惠越多。而类似麦当劳(在中国现在叫金拱门了哈哈)这样的快餐店,则有各种套餐和巨无霸这样的餐品。但你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份午餐或者晚餐会有多少热量。

人们无意识地被各种营销手段忽悠着。

4、

布莱恩•万辛克在《好好吃饭》中列举了大量实验数据告诉人们,不论是自己的生活习惯,还是商家的营销策略,这些,都让人们无意识地增加每天的摄入热量——胖子就是这样养成的。

不过,可喜的是,大量实验数据也表明,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

布莱恩说,假设你每天摄取2000大卡的热量可以使体重不增不减。那么,多摄入或少摄入1000大卡,身体反应会很明显。吃多了会稍感沉重迟缓,更愿意躺着。吃少了会觉得头晕焦躁,脾气也会变得更差。而当这个数字变为50大卡,甚至200到300卡路里,人体感受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于是,布莱恩得出不需自控力的瘦身办法:

一、了解这些无意识额度;二、进行无意识改变;三、要有意识改造。

让改变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比如买小包装的食物,或者买回大包装之后,再进行分装,每次只拿要吃的分量;用小盘子小碗吃饭,把喝酒的杯子由矮粗型的换成细长型的;饭前就确定好要吃的分量和种类,但别准备太多种类;除了餐厅氛围,食物的气味、季节、心情也会不知不觉影响进食的分量,所以一定要注意。

致于看电影前的爆米花是选择大桶还是中桶——我的建议是,专心看电影吧,什么都别买!

作为美食家的布莱恩•万辛克认为,过度节食是对美好生活的破坏,是一种强制性的剥夺。幸好,他还对心理学和营销学进行深度研究,找出了让人既可以享受美食,又可以不用担心日复一日贴在身上的“秋膘”。

各位看官,你肯定是一位不想成为胖子的美食家吧!《好好吃饭》里的建议值得试试哦!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四)

看到《好好吃饭:无须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这本书的封面时,我非常好奇:什么?好好吃饭就能瘦身?真的有这种好事?我一定要探个究竟!

大家都知道,想要减肥,只要做到这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道理都懂,可是真正减肥成功的有几个人?

我见过身边好多的亲朋好友为了减肥,信誓旦旦宣告减肥大计,不吃晚饭忍饥挨饿一阵子,没几天就觉得每天吃不饱没力气,扛不住了,开启报复性地胡吃海喝,于是减肥以失败告终。

然后换一种节食方法,比如只吃蔬菜不吃肉或者干脆吃泻药减肥,坚持一段时间后,又受不了了,安慰自己:嗯,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继续大吃大喝,于是减肥行动再次失败。

无论哪种节食减肥方法都需要极强的自控力和意志力,并且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多数人都败在了无法长期坚持这一点上,因为这实在太反人性太难了!

多年积攒的肥肉岂是一两个礼拜就能减下去的?

对,这身赘肉是多年积累不知不觉吃出来的,没有人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那么,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不需要太强意志力的方法,让我们可以减少过度进食,让体重不知不觉地减下来呢?

《好好吃饭:无须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福音,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是如何在无意识地情况下吃下过多食物,知道了原因,我们只要通过对进食环境适当微调,就可以在无意间减少饮食,进而成功瘦身!

《好好吃饭:无须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万辛克(Brian Wansink)是个很有意思的博士,他一生都在研究一件事情:到底什么因素让我们吃下了过多的食物?

这本书汇集了他20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展示了一个个脑洞大开、妙趣横生的实验过程,研究结论出人意料又让人恍然大悟。

这些研究让布莱恩·万辛克博士在营养与健康领域获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他被尊称为“食物界的福尔摩斯”,并帮助全球海量读者显著减轻了体重。

通过多年的实验和研究,作者发现:我们过度饮食并不完全是因为饥饿,而是受到各种无形因素的影响。

比如厨房的布局和整齐程度、餐桌餐盘的大小、超市中食物的摆放顺序、食品的外部包装、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压力和心情状态等等。

本书揭示了那些诱导人们过度进食的隐藏说客,告诉我们如何通过对进食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微调,去除那些引诱我们过度进食的因素,在不知不觉中减少进食量。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潜在的隐藏说客会导致我们过度饮食?

先来看作者的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布莱恩·万辛克博士请人来免费喝汤,其中一部分喝汤的人使用的汤碗里藏着“机关”——这种汤碗底部连着管子,每当碗里的汤减少,它便可以自动的补满。

当然,这都是在受试者完全察觉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

实验后万辛克发现,用“无底碗”喝汤的人,比用普通碗喝汤的人多喝了73%!

然而事后,这些被试者却不相信自己喝了更多,也不觉得自己比用普通碗喝汤时喝得更饱。

也就是说:我们往往在无意识地状态下过度饮食,却没有明显感觉!

书中还有很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看完了你一定会惊叹:哇,难怪我吃得这么胖!哈哈哈!

我们再来一起回想一下,下面这些场景是不是有些熟悉:

感觉有些饱了,可是盘子里还有一些菜啊,倒掉可惜了,吃完它吧!

电视剧还没有结束,再喝点饮料吃点薯片瓜子吧!

这包饼干虽然有点多,可是既然已经打开了,就把它吃完吧!

晚饭马上就要好吃了,可是厨房里这么多好吃的,先吃个蛋糕吧!

这个食物的名字好洋气哦,一定很好吃,我要多吃点!

包装上写着这些是低脂麦片,是健康食品,我多吃点也没关系!

心情不太好,吃点东西吧!

好无聊啊,不如吃点零食吧!

看,上述种种情景,都不是因为生理上的真正饥饿。

我们在各种无意识状态下,不知不觉吃进去各种过多的食物。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改造环境,避免那些不时困扰我们的多余热量呢?

作者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

开吃时,把想吃的总分量减掉两成,少吃两成不会有难受的感觉。

吃之前把想吃的食物全部放到一个盘子里,大约会少吃14%。(强烈推荐试试这一条)

吃的时候留意自己吃掉东西的数量。

减小包装盒和餐具的尺寸。

把诱人的零食藏在不容易拿的地方。

购物前列清单,别把那些冲动食物带回家。

保留惬意美食,但是减少份量。

以上种种法则,都是通过有意识地改造我们的饮食环境和习惯,逐步养成积极的无意识饮食习惯。

为了养成积极的无意识饮食习惯,布莱恩·万辛克博士强调了一个关键点,两个技巧,三项法则。

一个关键点:适量减少你的无意识额度。

在日常热量摄取中减少100到200卡路里,这样你不会有被剥夺的痛苦感,也不容易故态复萌。

两个技巧:食物的交换条件和限食政策。

食物的交换条件:如果我做了Y,我就可以吃X。

比如,如果我健身了,就可以吃甜点;

如果我一天都爬楼梯,就可以再喝一杯饮料。

食物的交换条件很不错,我们不必剥夺自己爱吃的一种食物,我们只需为了健康做点小小的让步。

食物的交换条件还通过提高过度饮食的成本,使我们重新掌握自己的食物决定权。

限食政策:给自己制定限食规则,比如:

取食分量比往常少20%

只吃一份淀粉类食物

不能在办公桌上吃东西

工作日不吃面包卷

只吃半份甜品

限食政策不涉及交换条件,他们只是去除了一两个习惯。我们无需承诺付出重大牺牲,只需选出可以轻松克服的习惯。

三项法则

仔细想一想,对你来说,在你的日常饮食模式中最容易做到的减少三个100卡路里的改变是什么?

设定三个容易的、可行的改变就可以了。

作者建议:不要同时做出三个以上的变化。三个简单的变化是最好的,不要贪多去做各种各样疯狂的改变。1-3个正确的改变就可以产生真正的效果。

确定了三个小目标之后,如何坚持效果更好呢?

行为矫正专家表示,打破一个旧习惯,带一个新习惯,需要28天一个月的时间。

那如何提醒自己连续28天实践这三个改变措施?

作者推荐的“三项法则清单”这个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找一张纸,最上面一行有一个月的天数1号到31号,最左边一列写着你的三个减少100卡路里改进计划。

每天晚上,你把完成的计划打勾。每一个勾本身就是小小奖励。

如果你在一个新的行动计划上连着28天都打了勾,你就开始顺利地培养了一种积极的无意识饮食习惯了。

三项法则确认清单会让我们知道,在一个月结束时,我们为什么或为什么没有能轻轻松松地减掉2磅赘肉。

(我曾经用这个简单的每天在台历上打勾勾的方法,建立起每天晨跑、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

最好的节食就是你不觉得自己正在节食。

只要你能坚持按照三项法则每天做出微小的改变,就可以憧憬在一年之后自己瘦身后的形象了!

让我们开始吧!

PS:这本书不仅是无痛苦瘦身减重指南,也是家庭健康饮食习惯养成指南,对于家庭煮妇或煮夫都很有用,比如:如何巧妙地让家庭成员吃更多地蔬菜。

它还是餐饮行业提高经营业绩参考书,根据书中的建议,可以大幅提高顾客就餐满意度。

好好吃饭读后感(十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节食经历,总之我一听到节食两字,就有点头晕眼花,两腿发软。

但是捏捏自己的小肚腩,又挤不出时间每天去锻炼。只好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自己摄入的卡路里。

不吃晚餐?用水果代替主食?

坚持不了几天,你就会发现自己变得非常馋,哪怕你平时不怎么喜欢吃的食物,渐渐地都充满诱惑力。

你的体重也逐渐趋于稳定,你可能会为体重秤上的数字不再减少感到绝望,放弃了节食计划。

又或者,你咬牙坚持下去,却发现自己因为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开始掉发、便秘、脸色差。

有没有一种节食方法是无痛苦且有效的呢?

有。

我曾经每顿饭要吃满满一钵,大概就是西游记里,唐僧拿着去化缘的那种大小的钵。当时在东北,觉得这钵还小了,去食堂打个一荤一素,动不动就盛不下,可亏了。

然而我现在的饭量就是巴掌大小的碗,浅浅地装着大半碗米饭。看起来改变巨大,其实不过是工作调回南方,被身边人同化了。

好多减肥人士,在经历了反弹之苦后,终于领悟到:成功的减肥,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全书致力于分析我们可能从哪些方面过多摄取能量,以及如何巧妙地节食不引起身体的排斥。

这本书的作者布莱恩·万辛克,被称为“食物届的福尔摩斯”。从书中的小实验不难看出他像福尔摩斯一样有创意,为了观察人饱腹感的判断是眼睛还是胃,偷偷在碗底插入一个管子,自动续汤。他在食物领域的研究屡获大奖,并在世界各大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好好吃饭》则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此他还荣获了2007年的搞笑诺贝尔营养学奖。

一、好好吃饭,拒绝无意识摄入过多能量。

有一个很火的BBC纪录片《食物的真相》就是在《好好吃饭》的理论基础上拍摄的,它甚至大幅引用了本书的内容。

看完了感觉挺震撼的,特别是戴比参与的这个实验,让我相信,我们减不下来肥,是因为吃了很多我们没意识到的食物。

跟戴比一样,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因为新陈代谢低,才导致过度肥胖。

然而在实验中,戴比用视频记录自己每天的饮食,结果比用双标水测量的少了三分之二,也就意味着少了一千九百卡。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体重在140斤左右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能量大约是一千四百卡。你慢跑一个小时才消耗450卡左右。

戴比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多吃了一个“人”的分量,而且这个“人”还要跑一个小时,才能保证今天不长胖。

后来专家组决定,让戴比吃了以后马上用文字记录,以为这样就不会忘记了,结果还是漏掉了食物量的43%。

是不是戴比的记性特别差呢?不是的,统计结果表示,这是我们大多数人的通病。

我们毕竟不是精密的仪器,有些广告商也会抓住我们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塞给我们更多的产品。就像把牙膏口的管径增大一毫米,每天无意识的多挤出的牙膏分量,可能会让我们购买牙膏的时间提前一周。

作为一个胖子,我们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吃的多。

《好好吃饭》里提到,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大的容器、宽松的衣服、健康广告的营销、大号包装等造成自己无意识摄入过多卡路里。日积月累,我们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穿不上去年的衣服。

二、好好吃饭,学会做自己的营养把关人,改善饮食计划。

书中一再强调,最好的节食方法,是你感觉不到自己在节食。

我们需要学会欺骗自己,在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上,做小小改变,哪怕每天只减少140卡路里,一年也能减少12.7斤。这种节食法的好处在于,你的身体完全意识不到,因此不会平台期和反弹问题。

《好好吃饭》里的tips

市面上的大多数节食方法,都容易激起你身体的预警功能,进化的本能让你以为自己快要饿死了。它会降低基础代谢,储存更多的脂肪。虽然短期内你的体重会下降,但是大多数消耗的是蛋白质和水分,一旦停止这种节食方式,你干涸已久的身体,会更加努力的储存能量。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反弹,越减越胖。

根据《好好吃饭》里提到的,我们无意识过多摄入能量的几个方面,可以做以下9个微调策略,来让我们有意识的改善饮食计划,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1、减少两成主食分量,增加两成果蔬分量。

2、把每餐的食物清点好,让自己的眼睛可以判断食物总量。

3、用小碗、小碟、细长型杯来显得食物很多。

4、吃零食增加仪式感,给自己制造麻烦,以减少取食次数。

5、分析自己摄入高热量时的饮食脚本,调整注意力使自己不过量。

6、制造对厨艺高手的期待,改变就餐氛围等方式以提升满足感。

7、保留惬意美食,但是减少分量,或者重设成低热量的美食。

8、做好营养把关人:推销得当、品种丰富、半盘法则、取食量正规化。

9、不要因为健康食品就过量食用。

通过微调策略,无意识地改善饮食,你可以不带负罪感地吃你想吃的食物,不用考虑减肥和反弹的问题。你不需要把自己饿得眼冒金星,也不需要只吃鸡胸肉或西兰花,在好好吃饭,享受食物的过程中,使生活重新回上正轨。

长久而有效的减肥,是建立起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当你脱离了发胖轨迹,自然会回到健康人士的队伍中。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