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读后感篇一
这一些天一直在读艾利斯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书,艾利斯在书中强调,“应该”这一类词属于绝对化要求,是一种不合理信念。诸如“一定”“必须”等等,这一些词都会导致个体对自身的不接纳和否定性评价。
于是,我想起了狄金森的一首短诗。题目是“有两个可能”。先来赏读作品:“有两个可能/有一个必然/还有,一个应该。//无限的折中/是我愿!”这是一首很别致的诗作。其中的关键词是“可能”,“必然”,“应该”还有是“我愿”。我的理解是,“可能”代表的是命运,无法捉摸,或许只是在上帝手中吧。“必然”是规律,隐藏得很深,当然,人类中有一些特别有智慧的人能够洞悉冰山之一角,不过在水面之下的庞大的冰山只是一种神秘所在。还有是“应该”,这是一份责任,虽然冷冰冰的,不过,表达出一种担当。而“我愿”表达的是一种选择,一种生命的主动,既包含着一种存在的责任,又表达出一种情感。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说,存在并不仅仅指活着,更多的是一种选择。再完整地看这一首短诗。从命运到规律,再到责任和选择。人啊,这枝多么脆弱和渺小的芦苇,依旧在思考,依旧扛起了一种存在的责任。再回过头来,回到艾利斯先生倡导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书中,艾利斯先生反复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对自我的否定性评价,从而引发情绪和行为问题。这时,可以停留于此,停留在引发焦虑的情境之中,通过自我陈述,来检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艾利斯在书中说:“人生中必然有痛苦,也必然有快乐。通过现实地思考、感受和行动来享受你的一切,对生活中不能改变的痛苦事情不要生气、不要怨恨,会为你带来更多的快乐。”
人非圣贤,人亦非全能神。你听,那位高权重,曾经征服各方的凯撒大帝在自己心爱的女人即将命归九天之时,正跪在那里向上帝痛哭流涕、苦苦哀告。这或许就是人生的真相吧。“无限的折中/是我愿”,而独居一生的狄金森却用柔情万种的“我愿”,为苍凉的人生抹上了一丝暖色。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读后感篇二
绝大部分咨询师都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不陌生,通过认知行为技术,纠正来访者的那些导致消极情绪的不良观念。
这本书是理性情绪疗法的创始人Ellis所著,该疗法结构清晰,逻辑顺畅,即使对非心理咨询从业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自我疗愈方法。这本书讲的足够清楚了。
不过,Ellis好像不太理性啊!
在本书第12页,Ellis洋洋洒洒罗列了半页他度过的作家和哲学家的书,嗯。。。我想起一个场景。
在本书第13页,“在我实行精神分析治疗方法之后,发现这是自发明以来最没效果的治疗。”-- 这句话有点意思。但是在第14页,作者转身说,“从1952年到1955年早期,我在领域内是一个以积极直接方法,以精神分析为导向的心理治疗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精神分析的方法不行,是作者水平高?
在本书第21页,“我在1959年创立了研究所,而今年来研究所的负责人使用的心理方法,我认为背鳍了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理论。。。在2005年,我被免去了研究所的所有职务并且被罢黜了董事会的职务。。。”好像有点明白作者为什么在书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体现感。
在本书第65页,“我有句名言是。。。”,如果不是他的太太这么说,而是自己这么说,这好像有点怪怪的?
这是四个比较明显的“非理性”线索,一种非理性的情绪表达。其实,如果读者留意,会发现这种非理性情绪表达比比皆是。
这就是我想讨论的问题,作为理性情绪疗法(RBFT)的创始人,在APA推荐的心理治疗丛书中,依然现实出了人类“非理性”的迷人之处。如果用RBFT的方法,可能Ellis的这种感受到不公平的愤怒,或者不被当时学术界认可的愤怒,也许会更加平和?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没有必要!我们的很多所谓的“非理性”思维,恰恰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动力。而很多所谓的理性思维,其实按照后现代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所谓的外部权威强加在我们的头脑中的一些框架,可能来源于先声夺人的文献,可能来源于当时主流思潮,可能来源于几个利欲熏心的社会工作者等等(比如今天某些让个恶心的教授)。所以,回头来看,什么是理性?只是在茫茫的非理性之下构建的几个支点。人类绝大多数时候是“非理性”的。
在我们人类行为背后,我们可以构建出很多的解释,我们可以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说明我们为什么。但归根结底,不过是在我们非理性的头脑中一条看上去可以用康德的先天认知形式解释的路径吧。
所以,RBFT,以其说是用理性、客观思维来纠正“不合理”观念,不如说是用其它可能的,相对积极的观念来代替导致我们陷入消极和负面情绪的观念。一切,不过是所谓的积极和消极而已,而这是我们个体的感受。
如果延伸一下,可以换成社会积极与社会消极,比如,一个以犯罪为快乐的人,用RBFT方法,用对社会积极的观念取代个人积极(或社会消极)的观念。
但观念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影响。
也许某些存在主义者们认为,观念代表了一种自由,一种自我定义存在的方式,所以,一定有能让自身整合性更高的观念,或者被称为,更有意义的观念,从而导致更有意义的存在。
但,这也只是一种观念。今天被划作存在主义相关的哲学家,比如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同时,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代表,所以,也只是一种观念,一种埋藏在非理性下的辩证而已。
阅读此书,有感而发!
这本书不贵,而且将RBFT讲的非常到位,值得感兴趣的读者解囊。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读后感篇三
几乎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目标:幸福地活着。然而,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幸福不仅是由外在事件或外在环境创造的,确切地说,是我们对事件以及对自我的认知创造了幸福。那些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人,即使面临困境,也会有更大的机会体验到较多的快乐和较少的痛苦,并保持健康稳定。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会选择以理性现实的方式并以能够自我提升的方法思考问题,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产生了恰当的方式并以能够自我提升的方法思考问题,在这些过程中,他们产生了恰当的、健康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这就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书的中心思想。
1、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即便是没有被他人接受或认可,他们也能无条件地接受自己,可以自信自立,又能够选择健康的思考、感受、行动和生活方式。
2、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具体手段
(1)做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成本-收益比”家庭作业;
(2)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冥想、瑜伽、树立榜样);
(3)使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心理学书籍和音像);
(4)使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5)角色扮演和反角色扮演;
(6)制作辩驳非理性信念的录音,并定期反复聆听;
(7)培养无条件接纳自我、无条件接纳他人、无条件接纳生活的心态;
(8)培养高挫折承受能力;
(9)使用强化和惩罚方法;
(10)做好反复情况的预防;
(11)使用表述方式如“我可以忍受我不喜欢的事物”、“尽管我不喜欢当前的某些人,我仍然可以享受生活”。
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与其他认知行为疗法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强调无条件接受的重要性。它的三个基本点是:无条件接受自我、无条件接受他人、无条件接受生活。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理论认为造成人们焦虑的基本原理或非理性观念的关键在于: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大量的绝对“必须”的想法。这些想法导致了焦虑,焦虑又发展为抗挫折能力低下和自我贬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大力敦促人们改变他们核心的非理性的自我挫败的观念。
4、理解和克服困扰的关键在于:
(1)识别出非理性信念,并且找出它们如何引起不快乐和困惑;
(2)与这些非理性信念作辩论;
(3)对非理性信念进行反思,用理性的、自助的和提高生活的方式重新描述这些信念。
5、理性应对外界事件的思维方式
在一个人认清并整理完自己的假设和结论后,记下理性的应对理念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
我非常想在工作中、在爱情中把事情做好,但是当然我没有必要这么做。如果我做得不好,我的工作和我的爱情也许会失败,但是我做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此。因为许多事情我能做得很好,不能仅仅因为一些拒绝就评定我的一生。
这次我做得不好,但是下次我会做好。
我并没有把事情做得特别糟,我会努力克服抗挫性弱的缺点,致力于取得进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也有做不好的时候。
将我不好的表现往坏处想,往往会变得更糟糕,我可以选择不往坏的方面想。
尽管在工作中从未成功过,我也可以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过得幸福。
如果我更加努力地和别人建立好关系,很可能我就会建立非常愉快的友谊。
尽管在工作方面我没有明显地取得进展,但我可以总是接受自己或是在没做好时鄙视自己。我选择接受自己。
我们可以使用上述理性的思维改变不理性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