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作者通过描绘自己与君子相遇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君子品质的赞赏之情。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君子的高尚品德和温润的人格魅力,令人为之动容。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真诚和善意,而君子的修养和谦和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向往的。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一)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诗经里的《风雨》,大意是即使天气特别糟糕,发生了很多糟心的事情,可是见到了你,怎么能不开心呢?心上人所起到的作用或许就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当读《诗经》的时候,里面总有很多的字词不认识,但是总有一句让你印象深刻,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熟悉了之后,这种朗朗上口的韵律,总让你欲罢不能,总有一种别样的风雅的浪漫。
如《王风丘中有麻》中曾说“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通过互送礼物,男女的情谊慢慢建立,从初见的美好变成了后面的长相厮守,这种承诺令人动容。
在《小雅·白华》中“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鸳鸯的恩爱让弃妇想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遇到负心人,转眼间便把她忘记了。哪怕是责怪,也不是泼妇骂街,而是感伤。这首诗里面的负心汉就是周幽王,在没有褒姒之前,他对第一任王后申后也是真心相待,可惜啊,情深不寿,这份深情太短。
《诗经》是风雅的,《元曲》是婉丽的,这里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便是生词太多,但韵律犹在。常从女性的视角去说爱情,且乐且歌且舞且悲,人间清醒,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二)
这本书里收录了元曲和诗经的译文。
元曲里的那些活泼率真,晶莹婉约,是中国古文化的一座巅峰。诗经里从远古的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旖旎传唱至今。
《沉醉东风·送别》 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这首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离别小令,极富生活情趣,作者抓住离别的刹那,写出了恋人间的难舍难分。
译文:
We stand so near yet we'll be poles apart soon;
In a moment flowers will fall and wane the moon.
We hold in hand the farewell cup,
In our eyes tears well up.
I have just said,"Take care to keep fit!"
How painful is it
To tear myself away!
I can only say,"Go your way for the bright day!"
无论是诗经,还是元曲,都集天地大美,文章锦绣,很适合品读。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三)
1942年,在西南联大求学的许渊冲在一次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三民主义”一次,许渊冲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 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让他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崭露头角。
许渊冲的母亲擅长绘画,培养了他美感,及对美的追求;表叔熊式一是翻译家,翻译的剧目《王宝钏》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还受到了萧伯纳的接纳,可以说是许渊冲翻译的启蒙;而文学大家钱钟书是他在联大时的老师,对他的文学功底帮助很大,也为他日后翻译诗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1948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不仅精通了法语,还对法国文学颇有研究。
回国后他投身在翻译事业中,从事文学翻译长达80余年,这位老人将中国的诗词翻译成了英语和法语,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诗经、唐诗、宋词里的美,也是他的翻译,让本就讲究格律音韵的诗词更有美感。
这套书含括了诗经、元曲、唐诗、宋词是书,读起来非常有美感。
蒙曼说:“不学诗,无以言。当我们学起来、爱起来、用起来后会发现,我们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有无数的祖先在推着我们向前,那个力量是磅礴的,是伟大的。”
诗词里我们读见里面的美好、寄托、相思,加上许老的翻译,更是锦上添花。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停。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读这些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位老人,在一盏孤灯的陪伴下,伏在桌子上,用笔一字一句地将文字翻译成英语,思考着改用怎样的词语、如何押韵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现中国诗词的美。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四)
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看着诗经原文我不能理解,看了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我居然明白了诗经里那些诗的意思。 这本让我惊喜的书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许渊冲英译风雅《诗经》。 书的封面古朴典雅,摸上去有细微的纤维感,仿佛有种远古的气息。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很有意思,一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从前面看是许渊冲翻译诗经,大约109面,有古老的诗经原文,有安宁icon老师的现代译文和解读,更有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 书的后面部分是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元曲,封面题目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文字婉约秀丽,大约是97面,同样有元曲的古文和现代译文及解读,无论从书的前面读还是从后面读都可以,两个部分的内容相互独立。 在元曲部分,收录了很多名家作品,如元代文学家姚燧的《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不过20几个字,却写出了一个妇人的犹豫与牵挂:冬天来了,天气寒冷,女子挂念远方的亲人,怕他冷想给他寄棉衣,可是又怕寄了棉衣过去,他又不肯回家了,真的是寄也不是不寄也不是,两个情绪在她的心里面来回拉扯,让这个女子是左右为难。 这首曲子口语很浅白,用了非常简单的词,比如说寄、君、衣、不,4个字占了全文的一半以上,却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情节和意象,实在是大家手笔。 一本小小的书,既有最精妙的元曲和诗经,又有许渊冲先生简洁而到位的英文翻译,还有安宁老师的精彩讲解,实在是心生欢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五)
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看着诗经原文我不能理解,看了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我居然明白了诗经里那些诗的意思。 这本让我惊喜的书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许渊冲英译风雅《诗经》。 书的封面古朴典雅,摸上去有细微的纤维感,仿佛有种远古的气息。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很有意思,一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从前面看是许渊冲翻译诗经,大约109面,有古老的诗经原文,有安宁icon老师的现代译文和解读,更有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 书的后面部分是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元曲,封面题目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文字婉约秀丽,大约是97面,同样有元曲的古文和现代译文及解读,无论从书的前面读还是从后面读都可以,两个部分的内容相互独立。 在元曲部分,收录了很多名家作品,如元代文学家姚燧的《凭阑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不过20几个字,却写出了一个妇人的犹豫与牵挂:冬天来了,天气寒冷,女子挂念远方的亲人,怕他冷想给他寄棉衣,可是又怕寄了棉衣过去,他又不肯回家了,真的是寄也不是不寄也不是,两个情绪在她的心里面来回拉扯,让这个女子是左右为难。 这首曲子口语很浅白,用了非常简单的词,比如说寄、君、衣、不,4个字占了全文的一半以上,却表现出了非常丰富的情节和意象,实在是大家手笔。 一本小小的书,既有最精妙的元曲和诗经,又有许渊冲先生简洁而到位的英文翻译,还有安宁老师的精彩讲解,实在是心生欢喜。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六)
唐诗浪漫宋词婉约元曲幽默,不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的文学之美。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大多通俗易懂、豪放飘逸。世人大多偏爱唐诗宋词,认为元曲难登大雅之堂,岂不知正是这种平民性,相比于唐诗和宋词,元曲更适合传播,更适合抒情,更贴近生活,更深刻地体现人生感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与恋人离别时,心中万分难舍,相思之情,绵绵不断。登高远眺,望断天涯路,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的离愁表达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 离别是人生的功课,相逢是许多人的希望。相逢无数,不如重逢。但每次重逢,只有变得更好,哪怕一点点,生活才更有意义。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不经意的一瞥,已隔经年。谁投入了谁的怀抱,谁又在谁的故事里仓促离场。你曾带来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情窦初开的时候,一日不见便如隔三秋。满心满眼都是自己的情郎。一眼看不见情郎,便感受到无比的煎熬。因为是情窦初开,所以相思之情更浓、更深、更真,如此强烈的感情,相信也是很多初恋男女们经历过的。爱情是美好的,可惜相思偏偏是苦涩的。 相思苦不苦,你看这位少女坐卧不安的心情;魂不守舍的表现;因相思而有病态的神情就知道了。
所以你看,用语简单,但却朗朗上口,衔接得当,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感,而且所描写的感情,都是人们在青春年少时所经历过的,因此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元代散曲大多要比唐诗、宋词来的直白,但正因为率真直白,所以更能体现感情的“本色”,也更能引起人们内心的波澜和情愫。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七)
为什么要多读书?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到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的确是这样。对此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国学上。比如《诗经》、唐诗、宋词,这些经历千年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总是能在生活的某个瞬间闪现在脑海,一语中的或欲说还休。 当这些浪漫又多情,优雅又婉约的诗词,翻译成英文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带着这个疑问,有幸读到许渊冲教授翻译的一套汉英对照,再加上作家安宁的解析。由此每一首诗词,成了一幅幅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追星这件事,应该是现代人才热衷和疯狂的事。没想到在这本书中,看到了周朝时期一位女粉丝爱慕舞师的场景。 万人景仰的舞师来演出了,她在人山人海中,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男神。女子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看他犹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时而如猛虎下山,力拔山兮;时而如驾驭马车的将领,手握缰绳,万里驱驰。看他左手执笛,右手挥舞野鸡尾羽血液奔突的脸上,犹如涂抹着厚厚的红泥,就连公侯也被震撼,连连让人赐酒。 这首诗最出彩的还是第四章,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将女子委婉朦胧的情感表达出来。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女。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许老英文表达出来是这样的:Hazel above, Sweet grass below. Who is not sick for love of the dancing Beau? Who is not sick for love of the Western .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八)
文/沐恩佳音
许渊冲英译至美诗集中,《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许渊冲先生英译的风雅《诗经》中的优秀篇章。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从远古的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旖旎传唱至今,他们且乐且歌且舞,天地大美,文章锦绣。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中,有一位妻子在艰辛劳作中对远方丈夫思念,有新娘在新郎迎亲过门时的羞涩和绵绵爱意,有风俗节日到纯美爱情、从全景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有姑娘的淳朴天真和恋人间的炽热深情,有戍边丈夫思念家中妻子的诗歌......
这些诗歌中常用重章叠句、反复吟咏、自言自语的艺术形式,字句虽然变化不多,诗意却层层递进,常用对比、烘托等手法进行侧面描写和塑造任务形象。他们敢于爱,敢于歌唱爱,这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如此可敬。
和《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组合成同一本书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许渊冲先生英译的婉丽元曲。
元曲,金元新兴的文艺风格,民间的情绪,大众的艺术,或晶莹婉丽,或活泼率真,于雅俗共赏、笑泪交加中,再造中国古文化的另一巅峰。
在古典诗文作品中,多半是用寥寥数语表达着古人丰富的曲折情节和丰满的意象,短短的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活灵活现、个性鲜明、清韵深切。
这些古文经典,我反复诵读,但是如果不读安宁老师的解读,我真的不知其意,更体会不到这些诗词中表达的浓烈情感。
许渊冲先生却能把这些关于爱情、劳动、怀念故土、思念征人的怨叹与吟唱,以及关于劳动、打猎和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生动形象地翻译成英文,让中外文学爱好者感受到两千多年前的浓烈情感,真的令人敬佩。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九)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许渊冲先生英译的风雅《诗经》和元曲,安宁老师解析。
这本书从前面起是《诗经》,从后面起是元曲。
读《诗经》中的“风”,很容易想象当时的人们做事时唱歌的情景, 而“雅”,画面就转为京都官吏的吟唱。
从本书节选的几篇来看,都透出那种不加修饰的美,想必那时候的人们,表达感情很直接:或热情奔放,或柔情蜜意,或悔恨,或欢喜。
直到现在,我们仍和他们一样,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有倾诉的欲望,也会有爱情婚姻方面的烦恼,可能会哀叹命运的不公,也可能会有热烈的情感流露。
比如《鄘风•柏舟》,待字闺中的少女,爱上了一个二十岁的少年郎,但少女的母亲阻扰她,她苦恼着,也怨恨着,但为了爱人,也为了婚姻自由,她发誓要抗争到底。
这样有灵魂的诗歌,不仅要欣赏它的美,还要翻译出原汁原味,好难。
许渊冲先生翻译的很到位,像上面诗中的“泛彼柏舟,在彼中河。”英译是这样的:
A cypress boat
Midstream afloat.
意美、音美、形美兼具。
再说说元曲,可能接触很少的原因,比起唐诗宋词,总不太明白元曲是什么。本书封底用“婉丽”来形容元曲,并说它是“民间的情绪,大众的艺术。”
读完的感受是,同诗经一样,也讲了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有的泼辣大胆,敢爱敢恨,有的无奈哀伤,孤独悲戚。
细品之时,将自己代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单纯享受那些或喜或悲的情感,宛如一场灵魂盛宴。
毕竟每一首诗歌都是鲜活真实的,即使身处不同的时代,但感受是相通的。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
上一次读《诗经》,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氓》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懵懂少年的情意总是让人难以忘怀,无论看多少次,总是会为之动容。
然而,这样的感情也渐渐消磨在了生活中。
读完《氓》,觉得诗经真是优美而又精炼。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刻画出一对少男少女由相识,到相爱,再到相看两厌的过程。
后来再想看诗经,却总是放弃。诗经虽美,但只看原文,并不是很容易看懂。
这时候,带着解析看《诗经》,就很重要了。
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选取了《诗经》风雅中的几篇,由安宁老师解读,许渊冲先生将诗经翻译成英文。
“山有榛,隰有苓。”
这是《邶风·简兮》里面的几句话,在描绘完舞蹈表演的盛况之后,女主人公的情感也渐渐流露了出来。
高高的山上有榛树,低洼的湿地有苍耳。这两句从植物说起,更自然地表达出了女子对舞蹈者的思念。
对这两句的英文翻译,也很有意思:
“Hazel above,”
“Sweet grass below.”
语言非常简洁,却也精确地表达出了原句的美好与参差错落。
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本书,不仅可以感受诗经的美,还能体会被翻译成英文诗的精妙。
与此同时,这本书另一半是《闲愁万种,花落水流红》,选取了一些元曲进行解析、翻译成英文。婉丽的元曲,翻译成英文之后,又会有另一种美妙之处。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一)
最浪漫的地方,是哪里?有人说是法国,法式浪漫让人无法抗拒,但中国式浪漫,是句句不提爱,却藏在字里行间里。
要说中国式浪漫,莫过于唐诗、宋词、元曲,还有遥远的诗经。在这些经典里,全文没有一个“爱”字,却把柔情挥洒自如。
今天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是通过安宁的解析,许渊冲先生翻译成英文的版本,绝对让你爱不释手。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是首小令写的是女子与恋人离别时,绵延不休的感伤与刻骨的思念。说实话,如果不是看了解读,真的很难体会出女子的哀思,通过许渊冲老先生的翻译,让这篇小令更是锦上添花。
不是冤家不聚头,爱情中往往不乏“冤家“的组合,在现代是,在古代也有,那在遥远封建的古时候,冤家到底是什么样恋爱的,我们来看看以下这首《普天乐 •他生得脸儿峥》。
“他生得脸儿峥,庞儿正。诸余里要俏,所事里聪明。忒可憎,没薄幸。行里坐里茶里饭里相随定,恰便似纸幡儿引了人魂灵。想那些个滋滋味味,风风韵韵,老老成成。
光从字面上看,也能猜到大概的意思吧,再来看看安宁老师的解读,顿觉幽默风趣,原来在古代,恋人们也能如此有趣。
时而骂他,时而爱他,随时随地都是他的影子,挥之不去。是不是跟现代也一样呢?
对于新婚燕尔的男女,又如何描写当时的喜悦之情呢。我们来看看这首《豳风•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我觀之子,造豆有践。”
古代的婚姻,要有媒人从中撮合,要遵循社会规则,婚姻才能成功美满,这首小令用斧与柄要匹配的比喻,当时男女结合的规则。
中国式的浪漫,含蓄而内敛,却不乏趣味,在许渊冲老先生的翻译下,把诗经中的意蕴,安利给全世界,让全世界从中国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
一本百看不厌的书,既能弥补自身对诗经文化的不足,扩大知识面,也能从中体会到诗经翻译成英文后的柔情,实在是一举多得。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二)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诗经·国风·风雨》 译文:风雨交加昏天黑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女子风雨中思念她的丈夫。 在风雨交加的坏天气里,一个人的心情是很难好起来的,但诗中却表达出女子想象她朝思暮想的丈夫突然出现那种惊喜欢快的心情。
由许渊冲、安宁共同翻译和解析的这本《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名字取自该诗中最后一句,非常具有代表性。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收集的是各地民歌,也是《诗经》的精华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语言上很具有音乐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本书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取自诗经的《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还有一半收录的是元代散曲的一些经典曲目,取名《花落水流红 闲愁万种》
元代散曲是我国传统诗歌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生于金元之际,多是取材民歌俚谣,所以特点是俚俗多、率直、诙谐、浅白。 金末元初文人没有科举取仕的途径可走,于是文人们多出入秦楼楚馆,大量名妓将民间歌曲修改和传唱,文人丝竹相和,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 元曲中四个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后世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著名曲目,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下面共同欣赏下《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仅有二十八个字,却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旅人夕照图,准确地传达出了天涯游子的凄苦心境,被誉为秋思之祖。意思都在表面,浅显易懂,而感受自知。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三)
《诗经》中最为众人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最初,“诗经”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在秦代,曾遭焚毁,至汉代又得以流传,且被官方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之一,从此,便被尊称为“诗经”。
《诗经》所反映的内容相当丰富,涵盖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孔子很重视《诗经》,因为它表露的情感都是人心面对生活一切遭遇自然、原初的反应,率真而不修饰,但同时,又有一种“温柔敦厚”的特质。
古往今来,也有不少文人志士对其进行解读和翻译。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许渊冲老先生对《诗经》的翻译。
许先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余年,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钱钟书曾评价他的翻译“灵活自如,令人惊奇”。他翻译的《许渊冲英译至美诗集》从翻译到排版,更是美得过分。
这套书是双语书,有赏析,有插画,还有注音,既是诗词欣赏佳作,也是英语学习读物。
其中,《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就是对《诗经》的翻译与解析。无论是英文的翻译,还是解读,都相当精准。
《诗经》从远古的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传唱至今,它的魅力又岂是能说得尽的。
读《诗经》就是读生活,也是读人生。那些诗句并不遥远,不如温一壶酒,听听那从远方穿越而来的佳句,品一品人生。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四)
我一直觉得中华经典文学博大精深,一点不输西方经典,但是,一直碍于中西方语言不同,他们“无福消受”,没办法“品尝”我们的快乐。从大的方面说,这是不利于文化交流的,不能只是让中国人读西方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而他们读不了啊。
没想到,有一个人竟然做了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那就是许渊冲老先生!
在看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元曲)的时候,我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有人可以把如此难翻译的诗经和元曲翻译成英文!
大家看到了两个书名,其实是这是一本把诗经和元曲放在一起,正面看是诗经的译文,背面看是元曲的小书。
诗经和元曲,如果完全是全译本,大概不至于是这个厚度,应该是做了一定的节选,特别是元曲,因为受众远远不如唐诗宋词,而且元朝的年代也比较短暂,所以作品数量有限。 但是,我觉得最难的地方在于,诗经和元曲,比唐诗、宋词要更难翻译,能够把这样的作品,翻译完成,真的是本事。 我们知道,诗经是先秦时代的作品,有不少是周朝早年流传的作品,是中华文化最早期的象征,这样的作品,自然有很明显的时代烙印,不像唐诗、宋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然而,许渊冲老先生,就是把这些作品翻译出来了。
我们同样知道,比之唐诗、宋词,元曲相对而言是比较冷僻的,而且元曲说到底是“歌曲”的前身,从诗词的角度,并不是那么规范的。
诗经和元曲,虽然相隔了一千多年,但是到底是属于一类作品:
都是歌曲!
要把古代人唱歌的歌词,翻译成现代英语世界的人能读懂,甚至能欣赏的作品,这种功力,实在了得!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后感(十五)
如果说读书是最好的修行,那么读这本《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许渊冲英译风雅《诗经》就是一场心灵的浪漫游。 白灰两色营造的世界,一枝雪梅悄然伸展,这样的封面让我的心一下子安静下来,只想尽快到它的世界之内放松休憩。 及至我翻开这本书,更是拍案叫绝,这哪里就是读书?这分明就是在享受一场浪漫的诗会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尽管《诗经》中有许多优秀的佳作深受我们喜爱,但是由于古人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现在有许多的不同,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无法理解古文的精妙。 许渊冲这本《即见君子云胡不喜》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它不仅将《诗经》中许多风雅之作翻译成现代诗,并用散文的形式帮助我们做了很好的解读。 比如我最喜欢的《鄘风.柏舟》这首诗: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首诗是描述一个少女因为爱情得不到母亲的赞同而发出的咏叹,对于我们来说,初见只觉音律优美,却不尽知其意。 许渊冲将它译成了现代诗: 柏木小船在河中飘荡,漂泊荡漾到河水中央。垂发齐眉的少年郎啊,你是我心中痴恋的好恋人。我至死不会将爱他的心意变。可是苍天啊娘亲啊,你怎么不相信我的一片真心! …… 可以说,许渊冲的改写不仅没有影响原诗的美感,反倒注入了更多的感情,让我们能够更加体会这个少女的心情。 不仅如此,许渊冲还用散文般的语言将它进行了解读: 回春少女若是爱上了翩翩少年郎,整个人就会化作扑火的飞蛾,谁也阻挡不了。他的心里全是那个俊美的少年,一想起他就脸红心跳,一看到他就手足无措…… 许渊冲不仅解读了少女的内心,同时还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少女思春画面描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在一个小河边、柳树下看到了一个纠结的少女…… 可以说,许渊冲的韵体译诗将我们带进了《诗经》的世界,去和那个时代的少男少女一起去体味爱情的浪漫和甜蜜,在梨山梅雪、古木斜晖、空江烟浪、皓月千山中做一场心灵的漫游。 不仅如此,这还是一本汉英对照的诗集,许渊冲把古诗英译让《诗经》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汉学的风雅,不愧是“中华之光——传播中国文化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