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创伤与解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创伤与解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7 18:10:31
创伤与解离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05-07 18:10:31   小编:

《创伤与解离》深刻探讨了创伤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和解离现象的产生机制。通过对实例分析和心理学理论的引用,揭示了创伤与解离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引人深思,让人对创伤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解决解离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

创伤与解离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心理创伤的幸存者。自己在创伤漩涡的挣扎,让我踏上自救的疗愈之路。

想想这条路的起点,大概是2002春季,我咨询在校园做心理健康宣讲的北师大老师:过马路时,车很远我就会想被车撞的各种惨状,害怕的身体发抖,不敢过马路,车子近了却不要命的闯过去,我怎么了?老师说我很焦虑,恐惧。需要咨询。还说外校学生做咨询的费用是3,400。那时经济上负担不起。那时候自己感觉可能心理有问题。

可能是自救的挣扎让我在心理疗愈中不断的探索。读研究生时,疯狂的去蹭心理课,阅读,考咨询师证。毕业后在学校工作,一边跟着老师,伙伴学习,一边做个人咨询处理自己挥之不去的恐惧,抑郁和焦虑。同时也在处理学生的困扰和问题。自己在自救道路上的挣扎。几年的个人咨询,团体体验,督导,耗费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体验感觉也还好,但依然没有太深的变化。我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这让我感觉很无力而困惑。心理咨询就是和人聊天,倾听,劝解(调整信念)?我自己就是一个咨询师,就这样干活?至到我自己完整的体验PTSD,继而真正理解自己的cPTSD,才发现找到能识别,能处理心理创伤的咨询师是多么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要合适自己,这就更难了。

五年前,我对创伤的理解仅限于PTSD的症状。18年暑假我车祸出院后,看见汽车就紧张,特别是大货车,我知道自己有PTSD的症状,一年后才感到慢慢复原。这次意外却打开了我对cPTSD的认知的大门。我意识到幼年父母对自己的忽略,意识到自己高中受到的霸凌,意识到小时候发生的很多事情…,这些事情对我所造成的伤害,对我的身体,对我的情绪,意味着什么。

20年系统学习催眠治疗,并在催眠状态中利用心理剧成功处理了几例有关人格分裂,焦虑抑郁的来访者,让我看到了复杂性创伤给人带来的伤害的多重性。这两年开始系统受训SE疗法,聚焦,还有中德创伤班,让自己对复杂性创伤有了更系统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在SE疗法和EMDR疗法中,自己的多次体验,让我对于自己身体,情绪感受和创伤解离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觉察,让我对于处理心理问题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改变。传统的谈话疗法的隔靴挠痒,而真正需要处理的是身体的反应。身体的这种反应是先于身体感受认知的,别说是复杂的心理创伤,就是简单的抑郁和焦虑的心理问题,从身体着手也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管在深度还是速度上,都不知道要甩谈话疗法几条街。

这些让我反复体验到,见证到身体对创伤解离的反应,让我意识到处理创伤的方法,这让我看到希望。

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让我对于别人创伤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在团体或个体咨询中,会很敏锐的捕捉到这个人曾经可能受过的创伤。这人的抑郁,焦虑,强迫,只是这个人在特定情境中自救挣扎最好的一种反应罢了。创伤没用共同的范式,只有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千人千面,甚至是千人万面,各有各的不幸。以后不管是处理自己的,还是来访者的心理创伤,去努力就是了,尽力而为,远离创伤的漩涡,过自在的生活。

感觉这本书写的东西对我非常实用,尤其是很多建议,都是经验之谈。不管对于处理自己的还是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不管是开始计划,还是咨询中,咨询后的整合,都感觉受益良多。有很多章节,自己做了标记,批注,需要反复读。

我已经推荐给很多伙伴,也推荐给你,希望能帮助到你!能帮助到更多受过伤害的人!

(提醒:这是写给咨询师的心理创伤治疗的好书。有心理创伤的自助者,读来用处有限,可能会增添不必要的困扰。)

创伤与解离读后感篇二

黑夜里,我在床上听着《sleepyhead》, 思索着如何使用语言,如何不让自己被另-个自己遗忘,这一瞬间我仿佛躺在世界的棺材中。 记忆开始蔓延、繁殖,我想到在长岛的旅行。那是个光亮得灼人的午后,咸腥在海岛游行,哀伤远远袭来又随即消影。 我必须要记得这些吗?这些动人的浮光掠影,这些游潜在脑海中的生活经验。我必须要写下吗?我不想记录也不想回忆。 Putnam认为“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是有效地抹去了创伤自体的存在,让它“近乎死亡”。重新建立连接,重新进入生活,其痛苦无异于哀悼。回归生活意味着承认和面对死亡;不仅是早年客体作为真实的人的死亡,还是自体的那些与客体结合的部分的死亡。 我记得痊愈的病人说他的友伴死了后的话语。“只有我和世界了。” "我想这应该是解放,可是把我解放出来了我就要面对死亡。 没有人能够面对死亡,而且是全部的死亡,是无数次地死亡而不是一次性的切断和消寂。 过于残忍。 但遗忘也是另-种形式的死,行尸走肉地在各处漫游,一个被祖国驱逐出境的流民。也许他的故乡只是虚构,他从未体验过温暖也难以被给予温暖感。 Sacks的病人,Greg,由于位置罕见的脑部肿瘤导致了失忆,他无法将知觉记忆转换为永久记忆。“他好像无法记得任何丧失--失去他自己的功能,失去客体,失去一个人。 Sacks说,如果-一个人陷入严重失忆,失去时间感和历史感,在无序的地狱里得过且过,"这是1991年12月19日”能有什么意义呢?“知道日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是作为一一个人活下来的,带着个人的绵延历史直前行。正如Rabbi Hillel所说“如果我不为自己而活,我身为何人?如果我不与人共存,我心为何物?如果不在此刻,更待何时? ' 但身在其间却排斥着怀旧,对于一个没有元叙事的人来说这只是悖论。正是细碎的记忆片段组成了他,又将他排斥,他无法拥有统一的自我感,更不用说构建真实感和身份认同感了。 前几天我写下,“疾病如果是对肉体的背叛 ,那么解离就是双重背叛。-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的情感。一个人的情感背叛了他的理智。人格脱离了它并形成了镜像,自我批判又在无限地模仿他人的行为中斗争。”

最核心的悲伤是,我无法拥有自己。 即使我自爱,我爱生活,我爱世界的人,但是我无法拥有自己。在这个空间内部,保护者以- -种悲伤的范式成长,自我实现或与他者融合。前者是不动心的现代化浪漫自我,而或者又导致神话在精神自我中扩张、斗争。两者都是自我抹杀。 也许有一种拯救,拓展内心的容纳窗口,包容并平衡着极端二元化的一-切:激情和理智、痛苦和幸福、强烈的情感和分隔的自我. ...前行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勇气、精神力量和智慧。 去建构-切,去成为所有人。 Mitchell说“真实感永远是一种建构,作为建构,在任何时刻,它都永远与其他可能的自体建构相关。 可能性和奇迹永远都在,但前提是你得面对并接纳了所有的死, 你必须承受着所有人的死亡,就好像背负着一种全人类的情感徒劳地前进,没有光也没有黑夜。“你只有自己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我无法拥有自己,但我只有自己。" 带着隔离的记忆和语言去创造,夸父逐日般追逐着记忆和真实。 我不知道虚无是如何扩散了,生命是如何被一点一点地遗忘,但我们从来不是独自活在世界上的人,也许做些什么会好一些。 为了遗忘,建构--切,成为所有人。 写在这里,我又忽然忘却了语言。我不知道如何写下又如何保持连续性和删除或是修剪这些缝缝改改的病句。我可能需要创造另一种语言 , 但按照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按照一种语言来诉说也是危险的,他拒绝了处“我”以外的可能性,将我固定又使我失落。

但万物都要有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必须前行,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方面我从不后悔,也从不犹豫。

ps:我不知道怎么写书评,就当日记来写吧。祝好。

创伤与解离读后感篇三

大家好,我是《创伤与解离》的译者金舒。

近日有读者在豆瓣上发布评论称,有一群创伤的心理学爱好者和来访者私下翻译了这本书,并把译文贴在了豆瓣上。他们称我窃取了他们的翻译成果,并在豆瓣上发布没有事实根据的恶意推测。我想为自己发声。

以下是他们暗示我抄袭的评论:

关于如何找到和决定翻译此书

我在2022年4月20日收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创伤与解离》翻译邀请。4月28日回复,想先看一下这本书再决定是否翻译。以下是我回复编辑的截图。

在出版社联系我之前,我不知道此书,也没有想到要翻译它。在看过之后,我觉得这本书很实用,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督导在娓娓道来,细致周到地帮助咨询师处理棘手的状况。我还很欣赏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复杂性创伤相关议题,如神经生物学,依恋理论,还有容易被忽视的权力与控制议题。虽然它没有侧重讲某一疗法,但是用具有人文关怀的态度理解和处理创伤与解离让我觉得胜过单纯的侧重某一技术。因此,我希望可以让更多国内的从业者和感兴趣的人看到。于是,我在2022年5月3日回应决定试译。

关于“译文中太多网上译稿相似的行文”

我不是专业的翻译,没有系统学习语言的背景,再加上常年在国外生活,中文和英文能力都很一般,只是足够日常工作和生活。在翻译工作中我给自己的要求是,内容准确、语句通顺、专业性强。

为了确保内容的准确和语句通顺,我利用了翻译软件这个工具的协助。我会在读过英文原文有自己的理解之后,跟翻译软件对照,选择和确定最佳的翻译方式。这其中的判断和词语推敲是很耗费时间的。

在网上发布信息的人称,我的翻译跟他们的译文有相似的行文。于是,我好奇地点开他们的译文,利用检测抄袭的软件,随机选择一些段落进行了比对。以下是发现的对比结果截图。我所使用的是专门检测抄袭问题的软件 Copyleaks。如果有人不信任我选择的段落,也欢迎自行随机选择段落比对。

由于他们称借助了DeepL进行翻译,我会列出DeepL的译文和他们译文相似度对比,以及DeepL的译文和我的译文相似度对比。

下面所有的截图中左侧是DeepL的译文,右侧是读者的译文/我的译文

第1章第3段,读者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100%

第1章第3段,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36.9%

第2章第11段,读者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100%

第2章第11段,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20.4%

第4章 1-3段, 读者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93.4%

第4章1-3段, 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36.4%

第五章1-3段,读者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96.4%

第5章1-3段,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4.9%

第7章—自我伤害部分5-7段, 读者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92.4%

第7章—自我伤害部分5-7段,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为47.6%

第8章—宽恕与和解1-2段,读者译文与DeepL相似度94.8%

第八章—宽恕与和解1-2段,我的译文与DeepL相似度49.4%

基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读者的译文是基于DeepL的翻译,其中的行文,断句也是DeepL的行文,断句方式,并非是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评论中说我窃取了他们的翻译成果是不实的。

由于AI在语言模型上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翻译软件在文法上做得越来越好,但是其专业性无法保障。我的译文在最大限度内确保了专业性,如对于特定心理学术语和专业词汇的翻译和注释,以及确保翻译的内容符合临床实践的真实性。对于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编辑与译者也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校对以及对词语的斟酌,这些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业余爱好者互相共享文章,直接使用翻译软件可能足够了。但是,如果是简简单单的使用翻译软件来翻译这本书并出版,我不认为这样是负责任的。

此外,这是一本基于客观事实的专业性指导书籍,并不带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文学性。这本书的英文版语句客观直白。翻译的过程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需要译者的二次创作,对于同一句话的翻译不会像主观性强的作品那样有多种表达方式。因此出现相似的译文也是很正常的。

最后想说的话

我能理解这群心理学爱好者的想法,他们认为我的翻译与他们的译文相似。然而,有相似性并不意味着抄袭。很多翻译软件都会使用相似的断句和短语,因此在使用这些软件时,相似度高是很常见的情况。鉴别抄袭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翻译这本书是经过自己和编辑的努力完成的,我很荣幸有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

这群心理学爱好者能够主动学习和分享关于心理创伤的知识,并且分享给周围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疗愈心理创伤。他们的努力是令人钦佩的。

在此次事件中,我遭到了诽谤和贬低。他们不基于事实的推测给我带来了不良影响。我希望大家遇事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先带着情绪在网上散发不基于事实的恶意推测和结论,这会伤害他人和带来后果。感谢其中的一位当事人有直接跟我邮件沟通,这位当事人已经删除了部分评论。我希望大家可以坦诚交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