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探讨了人们在生气时常常选择隐忍而不是直接表达的原因。作者认为这种行为源自于害怕冲突和失去关系的恐惧,但实际上却导致了更大的问题。建议在生气时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选择沉默。生气是一种情绪,应该被正视和表达。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一)
在旅程路上买的,绿皮火车上读了一路。
买这书,纯粹是被标题吸引:解析愤怒。我就是个经常生气,并用生气做工具但还没精通应用的人。我本以为它会解析人为什么会生气,加上豆瓣评论的“被动反击”,让我有了很多联想。但其实它讲的东西领域更细也更深。
中文译名其实就很好的阐释了全书主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生闷气、摆臭脸、说反话,愤怒情绪下的被动攻击。全书就是在解释这么一类人,这么一类现象,就是生活中总是有人看似好好先生,但总是会让人更生气。这里,作者又分了两类来解释,一类是,如果你就是这种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进行被动攻击的人,该如何体察自己的愤怒、梳理自己的情绪、并让自己跳出怪圈;另一类是,如果你是被这种被动攻击伤害到的人,你又该如何应对状况、帮助对方、并不让自己掉进漩涡里。为解决以上问题,作者介绍了一种好用的工具:正念。用正念体察情绪、分析情况、倾听对方,做有效的沟通和判断,也许可以很好的帮助陷入“被动攻击”怪圈的人跳出来。
再联系自己的情况,有些特定情境下,我确实会陷在这个怪圈里,有时是攻击方,有时是被攻击方。情况1,当某人,尤其是好感值一般的某人说我妆容或工作哪里有问题的时候,我会立刻生气,先模棱两可的含糊过对方的话,再立刻指出对方哪里哪里还有待提高。哦,好感值高的我会接受建议,不高的我会直接怼甚至甩脸子走人。情况2,某人在看到我有套可爱的玩偶,就想问我要一个,第一次,我拒绝;第二次,他撒娇,我拒绝;第三次,他开始用哄小孩的语气问我要,我还是拒绝;当他还要问第四次的时候,我很不耐烦的请他立刻离开。我到现在也搞不懂他当时到底怎么想的。
总之,愤怒其实是有益的情绪,但不宜经常使用,因为这种大招很耗精神。理解愤怒,更好得运用愤怒,身心健康才是最终目的。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二)
也许,不管有没有机会,都值得尝试读一下这本书。
本来是抱着“求解“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因为刚好遇到了这样一个生气而不说话的人,也因为长期的“被动攻击”和“帮凶”模式,这段关系面临着分崩离析。
如何感知和识别“愤怒”,如何温柔而坚定的表达自己,是我要学习的重要一课。这本书的理论浅显易懂,又具备做操行。作者会通过提问和指导回忆,帮助读者发现,感知和改进。
在任何关系中,做自己都是第一条原则。而我以为的“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爱的链接,建立在关爱的举动和坦诚的沟通之上,那么这段关系就“已经”失败了。你所拥有的关系完全是另一回事。”这句话很深的触动了我,因为我确实就是这么不成熟这样认为。
l
附上两张图,我不知道,我是否有勇气做到。也许,我该给自己一个勇气,来帮助自己渡过这一劫。
2022年10月,小雨,混沌的黄金周。同时,也期待明年10月会是怎样的光景。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三)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说“ta怎么又生气了”,也许是劳累的丈夫抱怨愁容满面的妻子,也许是温柔多情的妻子抱怨急躁易怒的丈夫,也有可能是迷茫无措的孩子抱怨阴晴不定的父母。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没办法做别人肚子里的蛔虫,具体清晰的了解和知晓别人情感变化的背后原因,我们甚至没有精力去及时地觉察别人的情感变化和处境,这时候,直接的表达方式是让对方正确了解我们、促进高质量沟通的有效途径。 对于外国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件很容易办到的事情,但由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谦虚、含蓄、克制的理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回避自己内心的思想冲突,甚至把一些必要、合理的情感表达当做羞耻——把倾诉当脆弱,把哭泣当无能。 看到美国作家安德烈娅•勃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感觉这不就是说的我嘛! 有什么情绪从来都是压抑着,摆臭脸、说反话。 “我们嘴上说好,心里其实很不好,因为愤怒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种让人避让唯恐不及的情绪,所以当我们感觉怒火中烧时都会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就是不愿意暴露内心的感受,对愤怒置之不理,它并不会自己走开。” 被动攻击行为则是一种破坏的手段,让我们既可以抒发愤怒,又似乎不必要承担后果。 而如何辩识何谓“被动攻击反应”呢,被动又称为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是以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一种手段,当人觉得无能为力,或者当人害怕招致不好的结果,这种应对机制就启动了。 它是一副好用的面具,我们可以用它来掩盖所有不被接受的情绪,如果掩饰得够好,我们甚至会忘记面具后面藏了什么。 而愤怒的表现在我们的社会普遍不被接受,使得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压抑愤怒。 最常见的莫过于孩子由于得不到满足会哭闹甚至喊叫,而我们大多数的父母哄孩子的方式就是不许哭了,孩子必须立刻收起自己悲伤的情绪,无怪乎被动攻击行为大多源于幼年时期, 他们长大后自认为不配提出要求,自己的需求不配得到满足,他们会依赖被动攻击的策略,他们学会了以迂回的方式来操纵他人。 在孩提时期,被动攻击的策略一旦奏效,就会变成根深蒂固的应对方式,会一直延续对成年、伴侣、朋友、邻居、上司和同事的关系上。 幸福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自己才能拥有;孤独不是没人爱你,而是你谁也不爱。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如果你为了爱情,将所有的骄傲与尊严抛弃,也许将无法得到对方的真爱。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换句话说,人的使命就是尽好老天赋予的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万物之灵。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四)
作者:【美】安德烈娅 勃兰特
在我的学习小组中,我们曾用了90分钟的时间专门讨论了一个关于愤怒的话题。起因是我认为自己是不太能够表达愤怒的人,当我意识到,这可能会影响到我的工作,就决定和小伙伴们就愤怒这个话题做一个探讨。提出这个问题以后,我发现,原来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似乎都难以表达愤怒。
在我们集体文化的影响下,我们通常会想,“退一步海阔天空”,然而当下虽然行为上退了一步,可是内在的情绪却被存储起来了。这就会导致我们的行为在别人的眼中是那么别扭。明明答应了,却迟迟不行动。明明说“无所谓”,别人做了决定又觉得哪哪都不好……这种行为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里面,被称之为“被动攻击”。也就是用消极的、隐蔽的、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愤怒。
除了曾经我们表达愤怒的时候,可能被忽视、被压制等等原因之外,还有我们对愤怒的诸多误解。比如:
1、 爱发脾气的人不受欢迎。但其实是,老好人缺乏立场,反而让人怀疑你的想法。
2、 生气很危险,冲动的结果很容易让自己后悔。但其实是,如果把愤怒积压起来,更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3、 生气百害无一利。但其实是,通过生气我们能了解自己的需求,这样更有利于做出选择。
4、 愤怒是关系的终结者。但其实是,学会恰当地表达愤怒,才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愤怒的背后包含着我们的需求,看清这些需求,才有助于我们做出决定。有时候,愤怒并不一定会带来冲突。了解自己的需求是正确表达的关键。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准备了23个练习,从认知调整,到行为训练,所以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训练手册。跟着书本循序渐进地做练习,觉察到自己愤怒的背后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维护好自己的人际关系。
可能即便你不是一名被动攻击者,但是生活中有极大的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要首先识别他的被动攻击行为,尝试去理解他们的“好”“随便”的背后,可能是在表达不满、表达愤怒。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设定你的边界,坚守原则。
从我们认识到为什么要这样做,到真的改变,之间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表达愤怒,想要去尝试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路上了。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五)
在婚姻中,你会发现妻子会朝着丈夫发火,但是丈夫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妻子,然后回了娘家,丈夫还在想今天是说错什么话了,惹的妻子生气。
就在这时妻子在娘家,等着自己的丈夫回来给自己道歉,但是等了一个晚上也没丈夫的电话,妻子越想越委屈,难道他不在乎我了?
是不是在婚姻中,会碰到这种情况,妻子生气,跑回娘家,丈夫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今天带来的这本书《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就给我们解释了这个情况,妻子的行为被称之为“被动攻击”。
01你的身边有被动攻击吗?
被动攻击,也可以称为消极抵抗,
原来我们内心是愤怒的,但是表面上我们不显示出来,嘴上却说好。
书中提到露西早上不肯早起,每次都让母亲提醒,但是每次露西就是不肯起来,母亲只能吓唬路西,如果不起来的话,那就只能自己去上学了。
露西只能起床,但是她并没有很快的洗漱,而是以上厕所来表现自己的愤怒。
而你会发现露西的这种行为就是我们所说的被动攻击。
如果我们对其行为不去提醒,到最后会延误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采用被动攻击的方式,他并不是代表是坏人,只是自己没搞明白自己的心理的状态,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面对这种情况。
02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你真会愤怒吗?
不管是喜悦的、愤怒的、发怒的、还是悲伤的,都是我们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情绪,对于愤怒,只是情绪中的一种。
但是我们从小就受家里人的影响,不要与人发生口角,要与人和睦相处,但是不发怒是不可行的,也许别人的话语伤害到自己。
在职场里,我们会碰到有人喜欢和你开玩笑,玩笑也是有个度的,过分的玩笑只会让别人远离你。
适当的开玩笑,会起到轻松的工作环境,但是过分的玩笑,只会让人愤怒,只要当别人的玩笑开过了,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刚开始认为别人只是跟自己开玩笑的,但是时间一长就不会是玩笑,会让人反感。
03是什么触动了愤怒的原因
我们要认清现实,找到真相,弄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说出自己的感受。
你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和感受,这样才能正试自己的内心。
不要一心多用
当我们同时做不同的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很忙碌,会手忙脚乱。而是要静下心来做好手上的事情。
当我们心静下来,我们都能做到。
要时不时的提醒自己
不管处在那种情况之下,都要告诉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愤怒。
04用沟通来改变被动攻击的一方
面对被动攻击者,首先自己要优先照顾好自己。
根据四种人格类型,对应的有四种不同的沟通风格,侵略型,消极型,被动攻击型,果决型。
对于这四种不同的性格的人就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在与人沟通中,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对方的角度,只有设身处地才能了解对方为什么愤怒。
要肯定接纳对方的感受
在夫妻商量事情时,如果能为对方考虑,就不会产生矛盾。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话都说开了,没有矛盾,而不是对对方的敷衍,或者说一些反话来激化双方的关系。
写在最后
对于“被动攻击者”不太擅长与人沟通,只能说他不想改变现状,不想让更坏的事情发生。
当我看完《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之久,才明白,过多的压抑自己坏的情绪只会让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糟糕,只有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沟通方式,这样亲人间的关系才会融洽。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六)
加了一天班回家,看到老公和孩子优哉游哉地看电视,而茶几上是两人吃剩下的外卖食品,地上满是炸鸡碎屑和外卖的袋子。你绷紧了一天的神经,特别想在刺客爆发,但你想了又想,无论爆发与否,都得最后自己收拾烂摊子。
索性没说话,换了拖鞋自己开始动手收拾,老公悠悠然抛来一句,“别管了,一会儿看完电视我自己收拾”。此刻多么想吼他一句,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收拾,非得拖到最后一秒。多年的磨合,早已知道即使吼出来了,效果并不大。所以没说话的你,默默地收拾起来。
可是明明很生气啊,明明有很多话要说啊,为什么偏偏说“没关系”。美国作者安德烈亚· 博兰特给了我们答案,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向我们阐释了生闷气、不理不睬、指桑骂槐、说反话等等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愤怒情绪下的被动攻击。
首先要正视压抑的愤怒
就像我们每个人减肥前要正视自己的身材一样,肥肉是自己一口一口吃上来的一样,正视压抑的愤怒,才能找到有效处理的最好疗法。
可是当年的社会,愤怒的表现是普遍不被接受的,小时候和妹妹抢玩具,会被家长教育,你是大的,让让小的怎么了?长大了,和同事相处,权益被侵犯,会被教育“算了算了,都是一个公司的,大家以和为贵”;结婚了,和爱人之间有矛盾冲突,也需要压制自己的感受,“两口子过日子,谁家不是吵吵闹闹,都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你看,我们的愤怒大多数是处于压抑状态的,普罗大众都在教我们控制情绪,控制控制再控制。
久而久之,我们把愤怒藏在了理智的背后,学会了隐藏真实的情绪。愤怒是一股需要发出来的能量,被动攻击行为则是一种破坏的手段,让我们可以触发愤怒,似乎不必承担后果。我们的言行举止无可挑剔,我们相信自己的无辜,相信自己什么也没有做错。典型的被动攻击者,心里不愿意、嘴巴上却说好,他们把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起来。 你要相信,愤怒是一种良好情绪的可能性,生气也不是坏事,你也不是坏人。了解并克服被动攻击行为的一个关键,在于肯定愤怒是一种健康、正常的情绪。我们的喜怒哀乐,扮演着传递信息的角色,为我们传递有关健康快乐的可贵讯息。
其次厘清思维 设定界限
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被攻击者的思想体系,并不是天生的。很多对愤怒和其他感受的恐惧源自童年经验。很多人的童年,愤怒情绪并没有得到正面对待,他们很多人的家长并不能很好地教导他们,正确处理爱和愤怒,他们也并不知道适时地表达愤怒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同样是小时候犯错误,有些开明的家长就会告诉弄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给孩子解释犯错的原因,该惩罚惩罚,孩子也乐于接受。相反,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大发脾气,甚至嘲笑辱骂孩子,慢慢地她就学会掩饰错误,变得小心翼翼讨大人欢心。
要改变这种差异,就需要尝试厘清思维,跳出圈外去看这件事。
书中列出三种界限:身体的界限、小我的界限以及自我形象的界限。身体的界限包括更广泛的个人空间,像是我们的办公室和卧室、我们的私人物品,以及我们对肢体接触的开放程度。小我的界限也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心情不好时会向闺蜜倾诉,但是却不会跑去跟邻居诉说,换一句话就是说,健康的情绪界限依我们所面对的人和双方的关系而定。而多数人心里都有一个自我形象,重点在自我价值的体现上,也反映出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在家庭、职场或社会上的角色。举个简单的例子:重视母亲角色的人,你能说她在职场上的不成功,但是你不能说她孩子的不是。良好、清楚的界限是降火的法宝。 写在最后 ,如果你是被动攻击者,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感受,厘清事情的真相,慢慢去改变,不要害怕冲突,它是改善关系的机会。不要暴力沟通,精准表达不满与愤怒。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七)
文丨易小星
你有没有被被人的不适当行为激怒过?那么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老实说,可能你自己的处理方式不一定是适当的。更有可能你已经深受其害。
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敏泽上次见面时告诉我说,她已经忍受不了自己先生的一些生活细节上的问题,想要离婚了。我非常震惊,因为之前听到的都是恩爱的情形,我们一众好友都对她的家庭评价很高,认为这才是理想的家庭愿景。
“为什么你不直接说出来你的不满呢?”英子问敏泽。敏泽说以前总觉得都是一家人,不需要计较太多,比如在客厅里看到先生随手脱下的臭袜子,和他随意摆放在餐桌上的两本书,敏泽的处理方法就是自己解决,送回物品该在的地方。
“那么他的反应是什么?”英子又问。敏泽说有时候会谢谢,有时候会说你不用管啊。我自己空了会自己去处理的。但是每天都这样,敏泽觉得令人窒息,她已经不愿意再为此类小事跟先生说话了。
英子说,你看你处理自己的情绪不对,你处理那些物品的方式更加不对。“你明明是生气的,为什么不明说?”敏泽愣住了。
我们也愣住了,对呀,你明明是生气的,为什么不明说?像敏泽这样的处理方式,换来的大概率就是敏泽现在的困境。
再有可能敏泽现在因为自己已经不高兴了,可能回到家里摆出来的是臭脸,不说话,不处理那些以往欣然接受的脏乱差的环境,但是对于敏泽的先生来说,就会感受到“被动攻击”。
英子推荐的一本书是《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书里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情形,告诫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和不如此处理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后果。
“被动攻击”的行为,指的是总生闷气、不理不睬、说反话、冷战、消极不配合、摆臭脸,到开玩笑似的调侃、指桑骂槐、意有所指的讽刺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解决方式是很难让情形变得更为积极的。
“被动攻击”其实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当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或害怕爆发冲突时,就会以这种表面和气却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诉求与隐藏的愤怒。老实说这样的方式很多人都曾经采取过吧?
临床专门研究“愤怒管理”逾二十年的安德烈娅医师,在本书中,赋予“被动攻击”清楚的定义,并指出“被动攻击”的种种特征,最终提出八个自我转化的钥匙,带领读者一步步将“被动攻击”转为有效的沟通,帮助我们突破关系的僵局。
所以针对敏泽的情形,在家庭里发生的冲突更应该的是适当表达出来自己的不满,并且告知先生自己的接下来的处理方式是什么,需要怎么做。这样采取理智态度解决的方法来处理,可能会受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最近在网上看到很多最终酿成恶性案件的事情,起始点的矛盾阶段很多当事人也是和为贵,忍着不说,忍着忍着,可能就忍无可忍,最终终于成为了很难解决的恶性事件。这样的人生代价也太大了吧。
所以这本书说得上是生逢其时,毕竟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着类似的问题吧,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问题可以采取更为理智的解决方法来处理的话,那就更有可能收获平和静美的人生。(完)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八)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
起初看到本书的书名,就被反问一语击中!确实,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总是在生闷气,甚至不知道为何生气,而且别人生气了又不明说,往往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会遇到阻碍,那么正如书名“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
如果早知道你在生气,也许我可以早些避雷,规避引起不必要的正面冲突。
基于不明的原因,对多数人而言,在人类所有的特征与行为中,被动攻击都是最棘手的一个。
被动攻击,又称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是以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一种手段。
被动攻击是一种应对机制。当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或者当人害怕招致不好的结果(例如造成双方的冲突或决裂),这种应对机制就启动了。
我们嘴巴上说好,心里其实觉得不好。因为愤怒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一种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绪,所以当我们感觉怒火中烧时都会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为了避免冲突,我们几乎什么都愿意做,就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
正视愤怒,是直探人际冲突根源,并予以有效处理最好的疗法。
典型的被动攻击者心里不愿因、嘴巴上却说好,他们把自己的愤怒深深隐藏了起来。
生气不是坏事,你也不是坏人。了解并客服被动攻击行为的第一个关键,在于肯定愤怒是一种健康、正常的情绪。
儿时形成的心念,会掩盖我们真实的感受。
很多人是在爱和愤怒不能并存的家庭背景中长大,他们不知道冲突和批评如何能够拉近人我的距离,而不是筑起人与人之间的藩篱。
隔绝负面感受的同时,我们也削弱了自己体会正面感受的能力。爱、喜悦、好感、满足等可能让我们心情愉快的原因,一样需要体会的能力。最终我们变得和自己的感受很疏离,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检验现实”分成三个步骤:
步骤一:辨认我真正的感受是什么。
步骤二:评估我的感受是否切合实际情况。
步骤三:重新考量眼前遭遇的情况,并予以恰当回应。
在不真实的假面底下,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感受越离越远。我们随时随地都像个傀儡,表现出“好男孩”或“好女孩”的言行举止。这些孩子长大后,往往成为被攻击界所充斥的“助人者”、“讨好者”和“牺牲者”。
要能听见身体的声音,关键在于正念。正念能帮助我们拥抱真实的感受,包括愤怒和其他痛苦的情绪在内。
正念练习,梳理近在咫尺的内在信息:
自我探索之旅是通往情绪疗愈唯一的途径,也是把被动攻击从你的人生中清除的不二法门。
欢迎关注 一起学习《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书中的新刘鹗小知识,疗愈心理应对机制,解决人生无力感。
--- 往期精选 ---
《错失恐惧》人生所有的低谷都是脱胎换骨
《薇娅:人生是用来改变的》试错、成长,做更好的自己
《那些安静的日子》只看本真,不问是非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九)
生活中大家总是想不通一个问题,面对陌生人、同事甚至是毫无关系的人,我们往往能够最大限度体会对方,关爱友好的对待对方,但是当我们面对亲人,家人的时候,却总是咄咄逼人。尤其在婚恋关系中,看似非常亲密的两个人,却总是会因为各种矛盾发展为冷嘲热讽、说反话、摆臭脸,无论对方如何示好,都要装作刁难人的样子假装说出那句:“我没事,挺好的”逐渐两个人两颗心就会越走越远,甚至网上流传,婚后的夫妻关系,就像住在一个宿舍的舍友,分床睡、不说话、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却依然出去赚钱回家做饭。
大家一边喊着真实,一边继续这样的生活,分明内心很想改变,但是面对这么近那么远的亲人,往往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这样的关系不仅出现于爱人之间,也可能出现与父母与子女之间。小林5岁时开始学画画,学了3年已经画非常好了,但是在父母老师眼中,语数外才最重要,三翻四次的数学老师建议取消小林的绘画课,因为她在上课的时候都在画画,愤怒的父母回家后怒撕小林的画品,并且让小林憋住自己的哭喊,敢哭就揍她。从此以后小林就在心中隐藏起对父母的信任,每次当她看到同学给母亲撒娇时,她就起鸡皮疙瘩,她没办法亲近父母,没办法告诉他们自己对父母安排的生活多么不满。
成年后看似有份好工作,在父母介绍的相亲下结婚了,父母总是标榜自己最爱女儿,让女儿感恩,小林无法直面他们的需求,对父母越来越冷漠,尤其婚后和丈夫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小林觉得自己的人生从被父亲撕掉画品后就毁了。
之后的人生路分明不是自己想走的,都是父母安排的路,包括自己不幸的婚姻,她无法释怀自己的情绪,将所有的失落、绝望隐藏起来,变得越来越冷漠。可想而知,夫妻关系岌岌可危后来丈夫变了心,而只会怪罪她的父母,除了指责她没有本事、离婚挣不到财产,从未和她交过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没有得到成长,就不要急于组建新的的家庭。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中,很好的阐释了生活中的不如意:我们隐藏起来的看似不生气,都转化为“被动攻击”的行为,生闷气、不理不睬、说反话、冷战、消极不配合、摆臭脸、开玩笑似的调侃、指桑骂槐、意有所指的讽刺等等……这些情绪会将不好的生活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书中明确帮我们分辨出,这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当人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或者害怕冲突、就会用表面和气的方式拐弯抹角的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对此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并且快速解决,才能更好的面对生活。正是压抑的愤怒情绪下的思维倾听身体的讯息设下清晰的人我界限明确而坚定的沟通容许建设性的冲突拟定具体改变计划不再姑息被动攻击
书中详细的引领让我们更好的剖析自己,感受愤怒、争取处理情绪,才不会挤压内心的不满,不仅可以疏导自己,还可以友好处理有周围人的关系,这本书名叫《你生气气为什么不明说》,很多小伙伴看到书名都想买,今天看了这篇文章,如果对你有帮助,可以具体看书了解一下。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
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有一期,蒋勤勤吐槽老公陈建斌从来不给自己买鞋,陈建斌立刻表示以后会买,蒋勤勤依旧情绪低落,一度甩开陈建斌牵着她的手。
陈建斌不知所措的连续发问:“为什么?什么事情啊?”蒋勤勤摆着臭脸回答:“什么什么事情?”
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像蒋勤勤一样,嘴上说没事,其实心里已经特别不爽了,这种行为叫做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是用生闷气、不理不睬、说反话等一种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愤怒情绪的一种手段。
被动攻击会隐藏起你自己本来的情绪,这种行为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一段婚姻中如果一方是被动攻击者,会影响两人之间的坦诚相对和亲密无间。
如果我们自身是被动攻击者,我们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并能解决它?如果我们的伴侣或者朋友是被动攻击者,我们如何和他们相处?
这些问题都能从美国作家安德烈娅.波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安德烈娅.波兰特,是美国知名的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在愤怒管理领域研究了超过20年。
1.感知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思维,正视压抑的愤怒。
我们大部分人在小的时候会被父母教育,乱发脾气不是好孩子,好孩子就应该和风细雨,温和待人。
在这种教育下,我们长大后,面对某些让自己生气的事情时,我们通常像躲在面具下的傀儡,我们明明很生气,却装出不在意不生气的样子维护着自己所谓的得体。
这种被隐藏的情绪久而久之如同溃烂的脓肿,总会有爆发的一天。 安德烈娅.波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建议我们用正念即全身心的去体会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绪。
当你的界限被侵犯或者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当你察觉到自己内心情绪起伏的时候,你要表达出你的感受,并让别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里或者需求是什么?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大S和汪小菲夫妻两个的相处就有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S会明确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高兴的点在哪里,而不是生闷气或者指桑骂槐。
大S会和汪小菲表达不喜欢自己留在家里,想和他在一起。汪小菲再次外出的时候就会带上大S一起。
大S在吃虾的时候表示如果没人剥虾,自己就不会吃,汪小菲立刻明白妻子的意思,立刻拿起虾剥好递到妻子的手中。
如此相处,不用费心猜测对方为何生气?自己到底哪个地方做的不好?事情简单化,夫妻自然相处不累,夫妻关系也会甜甜蜜蜜。
2. 找回自己,做一个强大、善良、充满爱的人 。
被动攻击者往往是软弱、犹豫或者孤单的人,这和成长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明星孙俪和邓超是娱乐圈少有的模范夫妻,可是当初孙俪其实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她从小父母离异,母亲把她养大成人,孙俪长大后对爱情这种亲密关系并没有安全感。
和邓超在一起生活的日子,也是孙俪找回自己慢慢被治愈的日子,邓超外向幽默的性格一点点的感化她,孙俪从一个不婚主义,怨恨父亲,内心无比拧巴的人,在邓超的感染下变成了一个不仅结婚了而且有儿有女,从消极怨恨的情绪变成了乐观、强大的人。
安德烈娅.波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讲到:找回自己的过程也是重新创造自己的过程,它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每一个层面。
一个甜甜圈,正常人看到的是充满诱惑甜蜜的圈,而被动攻击者看到的是甜甜圈中间的洞,他们的人生就是被负面情绪笼罩着的人生。
而改变这种情绪的最好办法就是找回自己,做一个强大、善良、充满爱的人。
3. 不做被动攻击关系的帮凶。
没有人愿意说自己是帮凶,安德烈娅.波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讲到:如果面对一个被动攻击者,你想表示出支持、理解和耐心,你这种行为就是帮凶。
我一个朋友从小父母就吵架,不停地吵,朋友大了嫁人后,从小养成的讨好型人格,在面对老公的种种问题,朋友都表示理解和赞同。 甚至照顾老公如同照顾孩子一般,把老公的需求看的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永远在老公身后替老公收拾烂摊子。
而她的老公是典型的被动攻击者,莫名的就会不说话用冷漠对待朋友,或者摔摔打打但是并不说自己到底怎么了? 朋友的这些行为就是典型的帮凶。
这种过度投入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其实是一种警讯,属于关系失衡。
这种失衡的关系早晚会因为某件事情而分崩离析,朋友和老公在一次她的父亲长病,而老公拒绝去探望的事情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朋友没有再向以前那样去原谅他,而是提出了离婚的要求。
现在两人正因为财产分割问题而向法院起诉。
安德烈娅.波兰特的《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告诉我们:采取行动,改写结局。
如果朋友在婚姻初始就能以健全的人格,满足彼此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纵容老公,或许婚姻还能走下去。
最后,希望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婚姻都会有最好的结果,因为我们值得。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一)
生活中的冷暴力,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起眼的生闷气,然后再悄悄地报复你。其实不止生活,就连在职场里也是这样,有时候根本不是表面上看到的理由,你能感受到背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意识,阻挡你们正常的沟通。 你明明知道,他就是因为你这个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但是他的说法一点没有问题。 生活在楼上的一对夫妻,男的彬彬有礼,他的老婆看上去很彪悍,有时候和邻居说话也是拔高几个音调。谁知,一次和他的老婆买菜时碰上,才发现他老婆人是极好的。 “你说,大姐,他每次就是这样,生气就不说话,你根本不知道他怎么想的。有时候回来吃饭,有时候不回来吃饭,你打电话过去,他忙的时候就嫌弃你,不打电话又嫌弃你不给他做饭。 上个月,我们几个朋友 在家吃饭,他回来太晚了,我们就没有等他,人刚走,他就回来了。我正收拾地给他热饭呢,结果人换完衣服就出去了,我热好饭一看人没影了,一会儿人回来了,说是在外面吃了。 你说气人不?你要出去吃,你和我说一声啊,你猜他怎么说?”家里没饭,还不让我出去吃“,还说他累了一天,不像我,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自那以后,出去和朋友吃饭,不带我,不和我打招呼,他知道我喜欢出去和朋友吃饭,我这个人就是喜欢热闹。 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里出现的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被动攻击“。 虽然看上去男的非常有礼貌,不大嗓门,不吵架 ,但是他老婆才是“被动攻击”的受害者。他不高兴生闷气,就让他老婆也不痛快,他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让老婆难受,让老婆不舒服,虽然他并不承认这一点,或许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习惯。 就像同事的老公一样,虽然他不反对同事变动家里的家具,但是当同事把家具挪一个位置,等她下班回来,家具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几次三番,同事再也不动家里的家具了。同事经常抱怨,有这么费事么?我要挪家具,你不同意不就得了,这是什么鬼? 同事不知道,这就是典型的”被动攻击“,他老公心里是不愿意的,但是他不想引起冲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情绪。 什么是”被动攻击“? 对于”被动攻击“,我在这本《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里找到了解决的方案。这本书对被动攻击的行为,从生闷气、不理不睬、说反话、冷战、消极不配合、摆臭脸、到开玩笑式的指桑骂槐还有暗藏的讽刺等等这些方式,来认识人的这种心理行为,它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因为害怕冲突,所以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 殊不知,这种拐弯抹角的方式有时候会更伤人。
所以这本《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的作者安德烈娅医师,她是美国知名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她用了将过二十年的时间专门研究“愤怒管理”,意在教会人们在生活中怎样去避免这种对家人和爱人的伤害,从被动攻击转化为顺畅有效、愉快地沟通。 这本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强调了“ 不要害怕冲突,它是改善关系的机会”,这一理念。我们平时总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想避免冲突。可是这本书却让我们别害怕冲突,这是让我们暴力相向么?当然不是。 她说的这个冲突是,要向对方说明白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上升到情绪的爆发,不管不顾地对对方进行言语攻击和伤害。 比如:你嫌弃老婆做的饭菜,不回家吃饭,她很伤心,以为你对她有意见。你可以回家和她说明白你不喜欢她老放花椒,不喜欢老往菜里加豆腐,而不是不喜欢她这个人。 在这里,你不回家吃饭就是“被动攻击”,你回家吃饭告诉她不喜欢加花椒,这样可能会发生冲突,惹她不高兴,但是不会伤害她。因为你针对的是“放花椒”这件事,而不是她这个人。 其实说的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打开天窗说亮话”。 有时候,说出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未必不是一件坏事。不说,越积越多,容易把误会结成疙瘩。当这个疙瘩解不开的时候,夫妻缘分也许就到头了。 怎样才能避免“被动攻击”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妈妈叫曼丽去上学,她总是磨磨蹭蹭。妈妈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就告诉曼丽早上上学只收她一次,要是她不起,就只能走着去上学了。第二天,妈妈只叫了一声,她就起床了,但是占着厕所磨磨蹭蹭不出来,一家人的计划都被打乱了。 曼丽的行为就是“被动攻击”,被动攻击一般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父母比较强势,孩子的意见得不到重视或者不被接纳,这种一般都会形成被动攻击性格。而长大成人后,这种暗藏的行为习惯也会破坏各种关系。 他们害怕冲突,就以自己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界限,一般这种被动攻击的人都有“老好人”的倾向,他们的界限不明、模糊,会因为别人的要求而让自己让步。 所以要想改变这种被动攻击,首先了解“界限”,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界限,比如,不喜欢别人乱翻自己的东西。“界限”可能有人不了解,比如:一个陌生人离你多远,你会感到不自在,在你感到不舒服的那刻起,你们之间的距离就是一个界限,超过这个界限,你就会不自在不舒服。 了解自己的界限并设下自己的界限 1、找一个能让自己安静半小时的地方 2、用笔记下你的界限清单 3、什么样的距离 是自己感到自在的?和家人、朋友、同事接触什么样的方式是自己可以接受的?自己的东西是允许了才能动,还是压根就不想让别人动。 如果不太清楚,就想想怎样相处,自己才是自在的。知道自己的界限,与人相处才会融洽。
被动攻击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加大矛盾。所以,有时候,学点心理学会让自己会生活。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二)
1、我是不是被动攻击者?
是的。如果我心里有愤怒,我会压抑自己。然后对那个我不满的人做一些别扭的事情,膈应别人。我很自卑,害怕发生冲突。因为我觉得发生冲突就会使人际关系破裂。但是实际上,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的界限被别人入侵只会让我越来越难受,最后这段关系也无法走的长远。
所以,我要学会如何划清界限、表达自己的需求。
2、如何找到自己的需求?
(1)察觉愤怒。
愤怒是一种可以体现自己需求的情绪。最关键的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一般察觉生气的线索有身体、情绪、行为、思绪。
然后思考情绪背后的原因,原因就是自己的哪一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被大家忽视了。或者有时候愤怒是因为自己对别人的误解,这就要用到第二个步骤的方法——事实与观点。
(2)分清事实与观点。
事实是所有人都承认、认可的信息,而观点是基于主观感受从自我的角度作出的定义。有时候我会生气,产生不好的情绪就是因为我的思维模式会对现实进行扭曲,产生了误解,以为对方在冒犯自己,所以才会生气。所以当自己生气的时候,察觉自己生气的原因之后,想一下是否是基于事实,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会慢慢纠正自己的悲观思维。
一般的步骤如下:
1⃣️察觉当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我做了什么?什么场合?还有谁在场?
2⃣️察觉情绪:我的感受是什么?让我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我的身体僵硬吗?
3⃣️看看事情的另一面:对方的情绪是什么?她有什么需求?
4⃣️现实检验:有什么事实可以验证我的想法?有什么事实反对我的想法?
5⃣️另外一种选择:还有什么方案可以选择?有什么选择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界限?让自己感觉好点?或者说双赢?
书中打了一个比方,比如朋友邀请我出去玩,我应该考虑一下几个问题:这个活动我喜欢吗?我喜欢和这个人玩吗?我有精力可以出去玩吗?我是否想要私人空间来休息充电?我愿意吗?我是否有别的安排冲突了?
有时候真的要多问问自己的需求和界限,不要只想着满足对方。或者可以想想别的双赢的方案。
(3)界定界限
我们作为社会人的需求有很多,比如社会需求、食物需求,还有感情需求:关注、可靠、接纳、情意等等。这里我觉得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我对关注的需求更高一点,其次是可靠(我是你的第一顺位)、接纳。
本文还提及了使用正念来提高自己的知觉,关注当下。
界限一般从身体、小我、自我形象三个方面。身体界限就是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以及不允许别人触碰自己的身体部位,可以从自己的情绪出发,发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小我的界限就是将自己的私事界定在只给朋友、家人之间讨论,亲疏有别。自我形象界限就是维护自己的自我形象,不允许别人污蔑。
(4)果断性沟通
1⃣️具备同理心。将对方的需求放在心上,不能单纯只要求满足自己的需求,尊重对方的需求。
2⃣️用第一人称说话。希望是沟通,而不是对质。当使用第一人称说话,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用一种没有威胁的方式沟通。
3⃣️感受自己的情绪,然后用理性的话语表达出来。
4⃣️练习说不。如果不愿意,就拒绝,不需要多加解释。
(5)解决冲突
书中提到了很多方法,比如头脑风暴,但是对于实际运用来说,不太使用。但是提及的双赢思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以前对于冲突都觉得要回避,觉得这是一种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事情,但是事实上还是会存在双赢的方案的,需要我去开发。
(6)改变自己
不要再用受害者角度去看待事情。我要为自己负责,我有力量和自主权,我可以选择的。我可以做点什么事情去争取,去获得自己想到的东西。
3、我的一些感悟
这本书教会我最大的事情就是,不要再用受害者角度看待问题。我之前总是用一种悲观的角度看待世界,但是事实上,我看到的世界是扭曲的,我看到的世界是被我筛选之后的世界。我要客观看待自己。也许总是达不到那个 真正的客观,但是乐观看待可以让我开心,让我积极,悲观看待只会让我伤心,那么我为什么不去用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呢?悲观的发展是存在的,但是积极发展也是存在,相信乐观,开心点不好吗?
还有,我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的需求,更加关注自己的喜好。我喜欢做什么事情,我喜欢和谁一起玩,我想要做什么,我要更加专注当下,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是在我身上,我愿意和谁讨论。我要了解自己,我划清界限,我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与愿意尊重我的人一起,一起进步、成长。
还有,学会了如何用第一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真的很有用。当我使用第一人称的时候,沟通就不再具有威胁,没有那么多攻击性了,我想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质问,质问解决不了问题。这一点以后我会多加注意的。
然后,我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思维是否是客观的。这里我觉得可以使用《伯恩斯治疗法》里面的消极情绪日志来纠正。
更加专注自己,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不是在别人身上。这是我需要关注的课题。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三)
据统计,婚姻中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就是冷暴力。
它相对于夫妻两人之间的争吵或者摔打更具杀伤力,有的人希望通过哭闹来宣泄内心的压抑和不快,也无法忍受另一半的摆臭脸、生闷气、说反话……
我性格内向,也可能是职业的原因,回到家不愿意说话,因为在课堂上说得太多了,反正回到家就不想再多说一句话。
有时回到家,看到不顺心的事,与其去争吵,不如不闻不问,免得因此再动口舌,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拉倒。
原来的我就是这样,不懂得转弯,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不会装,也装不出来。
今天晚饭后无意中看的一段电视剧让我受益匪浅。
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第一天晚上因为用水而引起了矛盾。新媳妇有洁癖,爱干净,要求农村出来的男人每晚要清洗,以前的生活习惯哪有这样的,一个大老爷们天天洗屁股,男人嫌丢人,不洗。女的说,不洗就别碰我……
男人心里说:不碰就不碰,看我咋收拾你……
就因为这事,新婚之夜开始了冷暴力。
当男人准备上床时,看到自己的枕头被调头了,这是自己的媳妇故意这样放的,就是不愿意和他在同一侧睡觉,意思很明确,你离我远点,别碰我。
这男人一看,脾气就火了,把枕头调过来之后,就要准备强行占有,刚动手就被新媳妇狠狠地咬了一口……
转眼到了三天新媳妇该回门了,回到家当妈的问自己的女儿情况,男人对她好不好?
女儿心里委屈,就说出了实情……
当妈的开导自己的女儿,劝说她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男人,用如此笨的方法只能让自己变成被攻击者,会成为影响婚姻关系的导火索。
任何时候,都不要使用冷暴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只能让彼此间的关系越来越僵。
任何时候,沟通都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女人回去便照做了,果然让男人乖乖地听话了……
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这本书中,美国知名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安德烈娅·勃兰特说道:“‘被动攻击’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当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或害怕爆发冲突时,就会以这种表面和气却拐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诉求与隐藏的愤怒。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明明心里很气愤,却不明说出来,而是采取一些反其道而行之的举动,比如生闷气、不予理睬、说反话、打冷战、消极不配合、摆臭脸等等时,说明这个人从心理和行动上做出了被动攻击反应。
被动攻击又称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它虽然规避了明面上的冲突,却给婚恋关系埋下了一颗雷。因为压抑下来的愤怒并没有消失不见,而是会越积越深,直到你们的关系陷入僵局。
被动攻击的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将被动攻击转为有效的沟通,进而突破关系的僵局呢?
1、正视冲突,它是改善关系的机会
2、有效沟通,它是转化矛盾的方法
一定要敢于为自己挺身而出,表达内心真正的感受,为自己的需求提出要求,让自己活得更满足,那将是很大的喜悦!
你值得拥有这份喜悦。
记住,任何时候,温和且坚定的沟通,都是让你我满意的双赢之道。
1、以同理心为彼此着想
夫妻之间,更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感觉另一半的感受,从别人的眼光来看你自己和这个世界。
2、为自己发声
为了彼此更好的感情,为了相处的关系更融洽,一定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真实想法。
3、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生活中,陪伴和倾听,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有效。
4、肯定并接纳对方的感受
如果此时的你也正为此而烦恼,那就赶紧阅读《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吧!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四)
哈喽,大家好,我是继芳翎馨,最近读了不少书,今天我们来聊聊《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
本书的作者安德烈娅·勃兰特,是美国知名的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在愤怒管理领域研究了超过20年,她以教导答中察觉并积极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为专业,践行了很多的正念习惯。
在《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一书中,作者以日常接触的个案和专业的知识为我们的情绪表达给予了新的思路,将“生闷气”这种被动攻击转变为有效沟通,帮助我们更好地突破关系僵局。
我将从书中的3个关键性内容为大家评述此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次“被动攻击”,初看这个词,我的理解是片面的,自以为是比较少见,因为被动地承受别人的攻击,或者生闷气让别人感受到我的被动攻击对于情绪不敏感的人来说的确是很难一下就感知到的。
然而作者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她说:“被动攻击无处不在”。
被动攻击困难是生闷气、摆臭脸、说反话,或以冷战和气恼作为表现;有时候在一些组织中,被动攻击甚至是一种行规,在某一些环境下,被动攻击可能是一种常态;甚至有一些人将被动攻击作为了自己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事作风,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书中解释:
从行为上来看,被动攻击是生闷气、摆臭脸、不理不睬、说反话、冷战、消极不配合,还有玩笑似的调侃、指桑骂槐、意有所指的讽刺等等。
从作用上来看,被动攻击是一种心理应对机制,人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候,或者害怕产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以一种表面看着好像风平浪静却藏匿刀光剑影的方式,来隐藏自己内心的诉求和愤怒。
作为成年人,我们中国人都是以和为贵,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就容易藏起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愤怒不表达出来,可是,不正常地说出来,心理也有一些不痛快,于是就想要用其他的方式表达。
被动攻击会出现,往往有7种因素:
一是在家庭关系中,一方强势、一方弱势,会使得孩子产生被动攻击的心理行为,因为不能跟强势的一方硬碰硬。
二是得不到接纳,如果自己所作的事情都没办法得到父母或者师长的接纳,就会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回避自己对自身需求的渠道。
三是自卑,如果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有一种不配得的心理和情绪,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配得到满足,那也会形成一种被动攻击的性格。
四是为了掩盖负面情绪。我们很多人不想流露出自己的负面情绪被人看到,同时也不想看到被人的负面情绪,所以一次次地将自己的情绪藏好,藏到自己觉得忘了他们的存在,以一种假面的快乐展示。
五是害怕冲突或者害怕失去,因为很多人觉得吵一架或者太直白地表达情绪会让自己的关系破裂,从而失去友情、爱情或亲情,倒不如粉饰太平。
六是童年受到过虐待,有一句话说得好“有的人用一辈子在安慰童年的伤”,如果是孩提时期被虐待了,成年之后也会在面对别人时习惯性地被动攻击。
七是受到了压抑的愤怒,因为很多时候,社会的法则就告诉我们了愤怒它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现实,很多人一直都克己复礼,不愿意喜怒言于色,所以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被动攻击的人。
在很多的养生类书籍中,我们都能看到憋着生气的不好,很多人也都给出了不少的法子鼓励大家气发出来,以便能保持身心的健康。
那么,书中也给出了一些能通过练习改变自己与别人关系的具体办法,能让人真正地理解自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并且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梳理成3个方向——认识自己、采取行动、及时复盘。
认识自己包括了对压抑的愤怒的正视、对情绪下的思维的厘清以及对自己身体讯息的倾听,这样你才会明白那些讯息改变了你的人生,你才会知道你真实的情绪是什么,而且你也会拥有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
采取行动主要包括了对自己情绪的人我界限进行设定、进行明确而坚定的沟通、允许建设性的冲突。这些是具体的举动,关乎到了你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和行动,能让你强化人际关系,改变自己的行动。
及时复盘是拟定改变计划和不姑息被动攻击,知道了自己哪里有问题就要在哪里进行改变,而且认清了自己的被动攻击情况,就需要用自己学到的健康方式来进行改变。
医学界说的:“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于生气,我们其实也可以这样说:“偶尔闷着,常常发泄,总是主动。”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闷闷不乐。
书是一本好书,就是吸收消化和行动不容易,所以,需要认真想想怎么做吧。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读后感(篇十五)
在我们婚姻家庭中,伴侣之间相处往往女性最容易伪装自己的愤怒情绪,转而用生闷气、说反话、摆臭脸、甚至以冷战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这些行为总结下来,美国知名家庭治疗师:安德烈娅·勃兰特将它称为“被动攻击”。 什么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是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看似没有敌意却是一种愤怒的情绪表现。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愤怒的表现,却有语言攻击,说反话、摆臭脸。 被动攻击是待人处事的一大缺陷。当别人的言行举止让我们感觉受到威胁,人类本能的“或者战或逃的机制”就会启动,使人体分泌旺盛的压力荷尔蒙,导致大脑的理智停摆,整个人“自动驶入”被动攻击模式。 身为在被动攻击者身边的人,你可能要面对各种特别的挑战,压抑自己的感受是很普遍的现象。 被动攻击者的依赖困境 陷入被动攻击循环的人,内心往往充满与界限有关的冲突。他们深深依赖别人的接纳与关注,要别人为他们付出心力,但他们也强烈渴望独立。他们自恋地渴望事情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做。 当被动攻击成了一段关系中的障碍—— 设下健康的界限是克服被动攻击行为的重要步骤。不论是工作上或私人感情上,如果你和一个常常被动攻击的人有所往来,鼓励他/她建立并捍卫自己的界限,有助于结束被动攻击的恶性循环。 如何帮助对方? 被动攻击意味着这个人难以设想自己的界限,所以你更要坚守你的界限。换言之,面对被动攻击者,你必须明确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以下给你提供6条小小建议: (1).把你的原则界定清楚,然后坚守你的原则。 (2).不要在气头上进行谈话,等双方的情绪过去了,再说说清楚。 (3).你期待他怎么做,也评估他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 (4).做好强制执行的准备,明确表达你不高兴的是什么,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5).让他/她明白设定界限是为了更长远的关系质量。 (6).以同理心为对方着想。 (7).学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8).肯定并接纳对方的感受。 为了身心健康,我们需要把把话说开。 为了身心健康,我们需要把把话说开。身心健康改善了,对人生各方面的满意度也会随之改变。 毋庸置疑,有时候你一定会对你的同伴表现出来的行为很困惑。对你而言,“现实检验”意味着设法理清对方真正的用意。 如果你的夫人好好的突然就不理你了,她是故意想让你又气、又急的吗?他自己是不是也在生气?他给你的说词是什么?听起来像实话吗? 对付这种被动攻击行为,你可能需要挑战对方的行为和动机。比方询问对方:“我感觉事情不太对劲,我们可以聊聊吗?”有时候我们未必听到对方的实话。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该书作者安德烈娅·勃兰特,美国知名婚姻家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研究“愤怒管理”领域逾二十年的专家。 《你生气,为什么不明说》书中指出:在伴侣之间的相处中,女性最容易伪装自己的愤怒情绪,转而用生闷气、说反话、摆臭脸、甚至是爱搭不理等各种冷战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这就是被动攻击行为。 被动攻击又称消极抵抗或隐形攻击,是以看似没有敌意的方式来表达愤怒的一种手段;表面上看不出有任何愤怒的表现,但时常表现出冷战、讽刺等模式。 很多人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别人对他们生气,他们就觉得很困惑,很受伤,殊不知他们的被动攻击行为才是问题的根根源。导致被动攻击行为的错误思维模式对你没有好处,一旦这些非理性信念左右了你的行为,你的人生之路会充满不必要的波折,你的人际关系会因此受损;你会在周遭别人的心里留下一堆挫折和问号。 但你可以改变它。遇到自己落入不愉快的困境时,深呼吸几次,放松下来,沉静思绪,要冷静梳理让自己的思想:下面的图有助于让你得到正面结果的五大步骤 另外,安德烈娅医师在本书中赋予“被动攻击”的种种特征,并罗列出8个自我转化的钥匙,带领读者一步步将“被动攻击”转为有效的沟通,帮我们突破关系的僵局。 全书有8把钥匙: (1):正视愤怒,当成盟友。 (2):重新连结情绪和思绪,正确区分事实与童年迷思。 (3):倾听身体的声音,运用正念,觉察知觉感受和内心的情绪起伏。 (4):为身体和情绪设下健康的界限,建立身份认同,要求别人尊重界限。 (5):坚定果决沟通,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让你充分了解并尊重别人的需求与界限。 (6):重新看待冲突。 (7):正念互动,负起责任,正念处世,迎向被动攻击的挑战。 (8):不再当随之起舞的帮凶,认清被动攻击特质,学习不同的舞步。 在我们的社会和家庭中,愤怒的表现普遍不被接受。多数人在小时候都会学到要不计代价地“控制”情绪。社会鼓励我们以和为贵,压抑自己的感受。我们把愤怒的情绪和失控、暴力、罪恶等联想在一起。别人甚至会对我们说,不要生气,就仿佛愤怒的感觉本身是错误的。久而久之,要是我们够压抑,到头来我们把愤怒藏在理智的背后,藏在其他较能接受的情绪背后,多数人怀着对愤怒或者冲突的恐惧长大成人。我们纯粹就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愤怒,而愤怒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很不舒服的感受。 对于把被动攻击策略当成处世之道的人来讲,尤其是隐藏起来、压抑下去的愤怒是他们的行为模式的核心。长期处于被动攻击关系中的伙伴,或者伴侣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愤怒,沟通的管道很快就会堵塞,两个人便不再存在真正的沟通。 相对于逃避或压制,我们需要把话说开。和愤怒的感觉相处久了,才能认识到自己在生气,接着应该找出生气的原因。 若我们把愤怒当成可能对我们的健康快乐有益的贡献者,并学会辨认那些代表我们很生气的知觉和感受。首先,我们要探讨愤怒是一种良好情绪的可能性,是生活中一种必要的、正常的情绪。 愤怒真的是打开亲密之门的钥匙。当我们允许自己感受内心的愤怒,解读它所蕴含的讯息,我们就能从中得知自己需要什么,才能感受幸福与被爱。 亲密关系中,女性经常出现被动攻击行为,不但会让双方都感觉不爽,甚至会直接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我自己就是,常常因为一些小事生气,但不说出来。例如我到了周末想打一场球,球友已经约好了,但由于家里的事情太多,先生没有给我分担一点家务,于是最终球没打成,心里堵得慌。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但我也不明说,只是生气。很多时候表现得不开心,先生便会问:又为什么事不高兴了?这个“又”字证明了屡次重复。 一旦被动攻击成为习惯,对夫妻双方都会带来伤害,甚至会导致婚姻破裂。 如何改变现状?践行这二个步骤: (1)承认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负有责任、检讨自己的行为并制定改变方法、 (2)寻找榜样重塑全新的自己,来彻底改掉自己的被动攻击行为,迎来更亲密的夫妻相处之。 实际上,对陷入被动攻击关系的夫妻和情侣来说,厘清实际情况的秘诀在于:坦诚地寻求真相,告诉对方你真心想听实话,无论答案是什么,你都能接受。知道真相对你们双方来说都比较好。 日复一日,喜怒不形于色的家庭和团体很多,除了愤怒以外,我们也拼命地忽视或隐藏自己的焦虑、恐惧和忧伤。 思考谬误让我们把真实的情绪隐藏起来,以具有被动攻击人格的形式存在,这无疑对人对己都不好。 临床专门研究“愤怒管理”逾二十年的安德列娅医师在本书中赋予被动攻击清楚的定义,并指出被动攻击的种种特征,最终提出了八个自我转化的钥匙,带领读者一步步将被动攻击转为有效的沟通,帮助我们突破关系的僵局。建议读者们将这本书收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