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6 05:05:54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16 05:05:54   小编:

《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书深刻解析了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丰富案例和易懂语言,引导读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书中强调了积极心态对生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心理学入门读物,更是一本助力个人成长的指南。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一篇

一本很简短的心理学入门书

发现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国外教材更注重引导,该书很少有权威性的结论总结,更多的都是陈述事实,让读者自己思考。

同时,一书带有翻译和原文,原文翻译对照着看,对于理解原著,也是不小的帮助

1/6页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二篇

这本书是一本语言干练又接地气的心理学指导书,书中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列子来引导我们,非常平易近人。我是在老师的推荐下看的,看了几张感觉还不错,挺有意思的。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随着你的行动与心态日渐积极,你就会慢慢获得一种美满人生的感觉,信心日增,人生中的目标感也越来越强烈。紧接着,别人会被你吸引,因为人们总是喜欢跟积极乐观者在一起。运用别人的这种积极响应来发展积极的关系,同时帮助别人获得这种积极态度。这是我收获的。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更多。

2/6页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三篇

1.假如别人给你个盒子叫你不要打开,那你就不要打开,如果是善意的,那么会得到惊喜,会很高兴,如果觉得是个骗局,那就直接还回去 如果你是送盒子的人,那就一定说明原因 。2.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却能导致成。3.偶然事件靠概率支配,你的潜意识通常是错觉,你是不能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控制一些偶然事件的,例如致色子,摸牌。4.旁观者效应,紧急事件发生时,有其他目击者在场,人得责任感就会削弱,从而袖手旁观。解决方法:我上,有人愿意帮忙吗?这样就豁然开朗许多。

3/6页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四篇

总体来说是一本篇幅短小的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花几个小时就能读完。虽然比起牛津通识读本的其他系列,有些逊色,可能是信息量还太少吧。但是作为一本大众级别的入门读物,比起精简的篇幅来说,这信息量,也算是值了!

这是我的第一本心理学书籍,所以选了这样一本简单易懂、但看起来还算科学客观的书。作者从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谈起,到心理学的分支,然后分章概述其中几个,包括变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包括认知;学习和记忆;思维、推理和沟通)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生理学、社会心理学、个体差异心理学。

从简单的疑问开篇,然后接入一些简短但科学的介绍(引入一些心理学概念),跟着便是几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作者列举的这些实验无不给我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比如谈到“服从”时,列举的那个电击实验,虽看过多次,但每次无不惊讶于实验设计者的奇思。

作者大多都是点到为止,他引你入门,还为你埋下疑惑和好奇的种子,桥给你架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自己去摸索吧。

4/6页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五篇

文/吴情

西方文化有两个重要源头,一个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另一个是犹太-基督教文化。在这两种文化中,“灵魂”(soul)、“精神”(spirit)、“意志”(will)、“情感”(emotion)、“理智”(sense)等重要概念常引起广泛争论。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科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取得了重要成绩,原先为哲学家谈论的关于“灵魂”等上述概念的问题,逐渐被剔除原先的魅力,成为实证研究的对象,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心理学,慢慢成型。但是,对心理学的鄙夷,似乎从未停止,幽微的人心深处,真的可以被准确揭示出来?抑或只是研究者的一厢情愿?

《生活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国牛津大学沃尼福德医院临床心理学家吉莉恩·巴特勒(Gillian Butler)、牛津大学精神医学系认知治疗研究人员弗雷达·麦克马纳斯(Freda McManus)合著,一部简要勾勒出心理学学科大致样貌的导论作品。在《生活中的心理学》一书中,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就心理学学科的性质、特征和研究对象,以及分支学科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同时也试着回答了解或学习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种种用处。

美国著名哲学家、医生、心理学创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将心理学定义为“精神生活的科学”,因而,“心理学与人的脑袋或大脑有关”。两位作者基本认同这一定义。不过,直接研究大脑,似乎在技术上并不可行。间接通过行为举止等外在表现来理解、解释大脑,也就理所应当。可是,这必须建立在行为举止确实反映了个体的思想倾向的基础上,但有人可能表里不一。在当代,完全抛弃科学的方法来检测与行为举止相关的大脑活动,不免会有矫枉过正之嫌,却研究人员也要注意,“既要学会以客观的方式呈现他们的数据,不能出现误导,又要学会解释他人报告的事实和数字”。

心理学有关精神生活,精神生活关乎大脑。我们便不禁想问,大脑对个体认识、理解和解释世界,究竟具有怎样的作用?主体,能够客观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吗?在第二章和第三章,两位作者就大脑认识外部世界的大致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她们看来,在决定“什么进入到我们的头脑里”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知觉,“并不仅是被动地从感官获取信息,而且是一个主动的构建过程”,“我们所知的现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座座由人修建的建筑”。而经过大脑处理过留在脑中的信息,之后将会“变成了我们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不过,对于其中微妙的运行机制,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少争议。

留在脑中的信息,如何影响个体之后的种种行为举止?“为什么我们会做我们所做的事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认为,大脑在接受外界信息并进行选择处理之后,会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技巧,如思维、推理和沟通”,将信息分类储存,使得主体得以把握外部世界。至于在实践中展开行动,主体还受到内、外部多方面的动机和情感的交互作用。

心理学有四个主要分支:其一,发展心理学,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在特定阶段的相对固定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其二,个体心理学,它研究个体的诸方面心理特征,研究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和特性;其三,变态心理学,它“关注的是非典型的行为,即精神障碍和精神残疾”;其四,社会心理学,它“在本质上把人类行为当做社会行为(直接或间接接受他人的影响)来考虑”,试图更多了解“对有助于预测、控制或调整(增加或减少)”反社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诸多因素。

西方文化中有一种二元对立的倾向,要么是生理因素,要么是心理因素;生理与心理,彼此独立、分离、对立,常常是水火不容。但这一做法,即便不算是错误,也是有很大问题的,至少会导致人“身心分裂”。要知道,心理运行机制往往离不开物质性的生理基础,而生理,也会受到心理因素,诸如情感、动机的作用。换言之,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中国结般缠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学的未来,确实需要加强对大脑的研究,也需推进心理的建设。中国文化虽未能促成严谨的学科,但对于身心统一性的强调(比如庄子,他将世界分为自身之内和自身之外),无疑具有反拨、补充的现实意义。

心理学有何用处呢?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常常面临这样的发问。在巴特勒和麦克马纳斯看来,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专业领域,心理学都有一定用途。即便是对非专业读者,心理学也有裨益,因为“心理学这门学科既教授了用途广泛的技巧,又培养了我们对于精神生活(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科学思考”。当然,两位作者也坦言道,心理学家“并不能猜透人们的心思,也不能违背他人的意愿去操纵他人,他们也尚未给幸福画出蓝图。”

在中国,心理学和心理学从业者常常被污名化。“你这样,要去看心理医生。”之类的句子,在嘲弄的外表下,暗含了基于无知的偏见。生活在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普通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些心理问题,比如忧郁、烦躁、恐惧等。这时候,学习心理学,对于理解我们自己,进而将自己的情绪和感情倾向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不能不说有所助益。在笔者看来,学习心理学,其实还有发现知识的乐趣。越学习心理学,越会对司空见惯的现象表示惊讶,越会对人之为人怀有兴味和敬重。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5/6页

生活中的心理学读后感第六篇

1. contingencies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580-1580的标注 2018-08-12 01:27:54

2. amnesia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559-1559的标注 2018-08-12 01:25:44

3. 每人都有一些关于它的内部信息,每人都可以对它表达基于个人信息和主观经历的观点。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486-1486的标注 2018-08-12 01:21:06

4. 人数少一点的群体不大会产生过度的压力叫人从众。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434-1435的标注 2018-08-12 01:16:46

5. 人们总是从较正面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所属的群体,而不是别的群体。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417-1417的标注 2018-08-12 01:15:27

6. 在群体条件既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坏时,注重协调关系的领导就对群体比较有益。相反,当群体的条件较极端(要么极端有利,要么极端不利)时,爱发号施令的、控制型的、注重分派任务的领导反而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320-1321的标注 2018-08-12 01:01:50

7. 只要告诉参与者别人在别的地方也正在完成同样的任务,就能产生社会助长。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299-1300的标注 2018-08-12 00:59:02

8. 共作效应)或别人在看自己工作(观众效应),人们工作的速度就会加快一些。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298-1299的标注 2018-08-12 00:58:49

9. 为什么会莫名地感到痛苦,记忆怎么可能会既准确又不准确,抵抗同辈群体的压力会多么困难。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285-1286的标注 2018-08-12 00:57:27

10. 人的自我感觉在促进人的成长和幸福安乐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不开心的事情和消极的人际关系可能使人自视过低、讨厌自己,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鼓励自尊和自我接受。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247-1249的标注 2018-08-12 00:52:30

11. 患者的症状必须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所列的具体症状必须引起他们很大的痛苦或功能上的不健全。因此,不存在“要么都是要么都不是”的定义。未经培训的人第一次读那张表时,会怀疑他们有了其中的每一种障碍,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221-1223的标注 2018-08-12 00:46:53

12. 变态行为的心理学定义强调行为的当前效用———如果这个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妨碍你达到重要目标或妨碍你建立有意义的关系,那么,这个行为就被看作是反常的,是需要治疗的。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168-1170的标注 2018-08-10 23:34:13

13. 行为是受许多变量影响的,不仅是外部的变量,而且还有内部的变量,如心情和疲劳感等。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141-1142的标注 2018-08-10 23:28:35

14. 人格反映了一系列有特点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以及对世界的感情。人格包括人们如何同其他人进行社会交往,而且大家认为人格在一生中是相对稳定的。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107-1108的标注 2018-08-10 23:22:32

15. 智力测验不是在测量智力本身,而是在试图测量所谓的能反映智力的特性。智力测验主要反映了教育成绩,而教育成绩可能不是智力,而是其他因素(如社会阶层、机会、动机等)的产物。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056-1057的标注 2018-08-10 22:30:38

16. 如果老人所做的正面贡献被忽略而其负面因素却被记住的话(更详细的关于偏见的描述及克服偏见的方法,见第九章),“年龄歧视”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1001-1003的标注 2018-08-10 11:47:04

17. 记忆随年龄增长而衰减的神话,看来一部分要归咎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人们期望自己会变得健忘,所以他们就不努力去记忆了,于是发现忘记的多记得的少。看来,人们只要不断使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就不必担心心理能力会出现明显衰退,除非到了生命晚期(如缺乏医疗条件情况下的痴呆)。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989-992的标注 2018-08-10 11:46:02

18. 加深对情绪的认知方面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思想、感情和一般行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多的理解。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844-845的标注 2018-08-10 11:30:14

19. 伤心对我的意义以及我表达伤心的方式是由它融入我的世界的方式决定的,是由我的经历、记忆、思想、反应决定的,是由别人过去对我的伤心所做的反应决定的。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793-794的标注 2018-08-10 11:22:06

20. 相倚: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761-761的标注 2018-08-09 23:37:23

21. 形成一套定势可以让我们避免每一次碰到问题都要重新发明轮子②,但是,在我们遇到一系列新困难时,定势又会减慢我们的速度。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651-653的标注 2018-08-09 23:13:24

22.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许多人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他们只是在重新组合他们的偏见”。

《牛津通识读本:生活中的心理学(中文版)》(吉莉恩•巴特勒;弗雷达•麦克马纳斯) 您在位置 #615-616的标注 2018-08-09 23:05:18

6/6页

还剩3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