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1000字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3 16:15:12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6-13 16:15:12   小编: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是一部关于现代艺术家克利的纪录片,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影片中克利的作品充满了个性和创新,同时也面临了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创作背后的不易和探索。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一)

保罗·克利,最富诗意的造型大师,与康丁斯基、费宁格等,被人称为“四青骑士”。他的画作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艺术形象,早期曾受到象征主义与年轻派风格的影响,产生一些蚀刻版画,后来又受到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画风趋于立体主义。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中展示了画家克利的六十五幅作品,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克利用大自然的不同表现形式创作出多幅从最朴实的花朵到最明媚的风景的经典之作。

保罗·克利曾在1923年写道:“对于艺术家而言,与自然保持对话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家是人,而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在《童年即景》这幅纸板油彩画中我们从一片粉蓝色的景象中看到了城市与公园、树木与灯光,充满了神秘与朴实,却唯独无法理解童年二字,直到发现画作左下角寥寥几笔而成的小姑娘时,这幅画的整体意境才显现出来。

如果说他是立体主义画家,他的画充满了诗意与童稚;如果说他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画又呈现出抽象主义画风;如果说他属于具象派,他的画却如符号一般抽象;如果说他属于抽象派,他的画更像是现实与幻想的结合。

他的艺术复杂而多变,他的画作时而立体、时而现实、时而具象又时而抽象,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派系,却又属于所有流派,我们无法定义他属于那一类,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创意十足的绘画元素大师。

他敏锐视角下所创作出的那些变化多端的艺术作品,让我们看到几何形状下的形态世界,他通过富有诗意的风格让我们看到简洁的色彩世界。

整部作品中不难看出克利受印象派、立体主义、野兽派和未来派的影响,每个阶段的画作极具特性,呈现出既浪漫又神秘的风格。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二)

“线条就是一个点在散步”

——克利 我不了解克利,正如我不了解艺术一般。 初识这本书,是因为副标题“绝对的创作自由”以及封面略显怪异的人脸。

逛完这犹如纸上美术馆一般的书,封了解到了封面这幅画是由克利在1922年绘制的《塞内西奥》,这是一个不容易解读的名称,也许他是一幅肖像画,属于塞内西奥这个人。用不同的一些颜色和几何图形构造的一个近乎怪异的人。

高低挑落的眼睛,两个小方块缩成的嘴巴就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1922《塞内西奥》

但白色的眉毛和胡子预示着这个人也许是一个耄耋的老人,毕竟塞内西奥在拉丁语中也有“老人”的意思。 当然,塞内西奥也许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拉丁属名为塞内西奥的植物拟人,一种类似于欧洲千里光一样,长有白色团状花(类似蒲公英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胡子),毕竟克利也是非常喜欢自然与植物的。

正如克利在《创造性思想》中说到的:“大自然就是一所优秀的艺术培训学校,赋予艺术家在创作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力量,让艺术家可以进入自己最深沉的状态。”对于克利来说,这种状态也许就是他最为自由和畅快的状态。

森林、田野、公园、溪水、松树以及弯月是在这本绘画作品中克利经常出现的元素。

“我像蜜蜂一样勤劳,在大自然中获取各种形态和景物。”克利一直在寻找着大自然构造形态的方式:“眼睛可以借助显微镜实现深度观察,如果我们只是看到显微镜下的图像,却并不知道是什么的话,难道不会觉得这些东西奇妙有古怪?”

我不了解克利,正如我不了解艺术一般。 有些艺术的美是显而易见的,而另外一些艺术,正是因为其无可比拟的创造性想象,让不同的人从中获取了不同的情感和美感力量,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譬如诗歌和绘画,正如我们开头引用克利说过的那句话“线条就是一个点在散步”。

而克利就像是在散步的那个点一样,在不同的画布上走出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作品。当然他有时候可能也会跳着走。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三)

克利出生于1879年,那时候,正是法国学院派艺术、前拉斐尔派、唯美主义发展的中后期,印象派发展中期,后印象派发展初期。

当克利21岁到他1940年61岁离世的时候,这段时期开始摄影艺术时代,同时野兽派、巴黎画派、德国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派、至上派和构成派、达达主义、包豪斯学派、超现实主义等流派兴起,发展甚至是消失。

绘画本身因为照相技术的发展脱离了原本留下肖像的的功利作用,向着更加纯粹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但是,抛开现实意义的绘画,要如何表现美,怎么表现美,不同的艺术家有了各自的尝试,并衍生出不同的主义或者派别。

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生成长的克利,有了更多的自由。来表现自己心目中的美和秩序,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克利看来,美本身就存在于大自然中,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是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他又不仅仅局限于写实的表现,而是把线条、几何图案和颜色结合起来,表现大自然中纯粹的美。

克利在包豪斯设计学院授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从秩序的角度看事物,如果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其本身,并且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就是他们存在的方式,那么,简洁就是可见的。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东西。”

克利也是这么创作的,他的一些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律动、平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赏,有不一样的感受。

而他的画作,不仅止步于自然、线条和颜色,他的一些作品充满了游戏的意味的反讽的效果。对克利而言,讽刺是一种表达方式:结合了两个方面,既肯定了崇高理想的价值,又批评了周遭的世界。

若把克利的作品匿名放在一起欣赏,你可能很难发现这些作品都来自同一位画家。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天真又淳朴,梦幻又讽刺,简单又艳丽,就好像当时复杂的历史和流派,就好像一个人立体又丰富的不同侧面。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四)

克利,出生于瑞士伯尔尼的一个艺术家庭。他曾任教于包豪斯学院,还与康定斯基等人创立“蓝色四人社”。

他是著名画家、造型艺术大师。

他的每一幅画都有着很强的独特性,有时候仿佛不是一个人画的一般。但与此同时,他的画有着一种自成一派的共感,这仿若,他崇尚自然的展示。因为对克利而言,大自然不仅是写生的对象和素材,还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参考。

“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来自大自然或是植物,并且他会通过不同的角度观看他们,俯瞰,测看,并将他所看到的,不一样的呈现模式,又通过他自己的特殊画风演绎,也让我们重新认识着大自然。

“每一棵树都源于一种基本的形状元素(线形、涡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不断重复,充满动感。”

书中,还将克利同主题不同时间的画,放在一起拍版,有意思的方式,让我们来觉察着克利画风和思想的变化,有的更为具体了,有的更为抽象了。

这就如,思想一定是流动的,无论经历多少岁月坎坷,它也总会在时间的刻度上留下,万千的影子。

克利也深受塞尚的影响,他将塞尚认作他的“卓越的思想导师”。

《克利》这本书是一个系列书,系列其他的还有《达芬奇》《蒙克》《梵高》《莫奈》《塞尚》等大师的。它由欧洲知名媒体GEO艺术与《世界报》联合出品,希望带给读者,如同“纸上美术馆”的感受,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犹如置身美术馆之中。

我也在翻阅的过程中,看着克利一幅又一幅,相似而又极其不相似的画中感受到,当你越深入了解一个事物之时,或许你会得到更大的“自由”,以及自由创作。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五)

在手机像素已经不输相机的年代,遇见这样的自然风景总是不由自主的希望以手边之物记录下来。无论是拍照也好,文字也好,总希望能还原记忆里的真实。而这些真实因为记忆的加持多了几分温度。尤其是从俯视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神奇如此让人叹服。对于画家而言,创作则是另一种自由度更高且更具个性化的“还原”。这副照片让我想起《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中的若干幅作品。

作为纸上图书馆系列丛书,汇聚各大美术馆高清供图,辅助逼真细节展现,搭配细腻专业解读,呈现画家独家专属纸上美术展。而这本属于二十世纪艺术大师德国画家保罗·克利的个展则选取了近70幅作品,以四大不同主题进行展出,分别为:为大自然写生,形态的世界,色彩的世界,反讽与诗歌。涵盖了作品中色彩,构图,素材以及立意等多元素的解读。可以通过多角度并近距离了解画家作画运用的技巧以及意图。从而还原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绘画元素孜孜不倦的探索过程及自我诠释角度。

透过画册中可以发现,画家笔下素材并非单一化呈现,有自然界的静物,风景,建筑,更不缺乏人。但往往人并非是肖像画,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样融为一体的感觉往往通过色彩与布局来呈现,并不刻意突出人物的比例以及线条,却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一些惊喜。《童年即景》中第一眼被吸引的不是隐藏在画面左下角的小女孩,而且被大片粉中带紫的笔触包融下以几何形状构建的建筑与简化的树木形象,在点点黄色的灯光衬托下,显得温馨又暖意融融,而树木的呈现的蓝紫色基调让整幅画作带着神秘的色彩,左下角的女孩则为画作奠定了视角。画中的房屋与树木都以简化的基础结构进行呈现,这些特征都可以在画家的其它作品中找到。

例如以水为主题的这两幅画作,其中三角形的符号成为了帆船的指代,而波浪纹则预示着水面。夹杂其间的蓝紫与间或的白色构成了画面的动态感,更有奚总若隐若现的想象力。不得不说寥寥几笔就还原了事物的本质。 如果说具象简化是克利的代表符号之一,哪么他创作的自由还体现在色彩的丰富度与构图的韵律感上。从如下几幅图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色彩,立意,或者构图也好,画家用画笔呈现出来的都是他眼中对于世界的理解,带有音律感的田野,彩色多变的田野亦或是明暗不同,并不对称的森林都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他所做的是不拘一格的自我诠释。 线条就是一个点在散步。 ——保罗·克利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六)

从15年在康定斯基展上看到Paul Klee的画作后就一直很喜欢,但在我的印象中,他并不如康定斯基,克里姆特,高更,穆夏等画家那么出名,除了伯尔尼的Paul Klee博物馆外,在各地的个展少之又少,画作又多散落世界各地,当年在Luzern本想绕道去趟Bern,时间关系怎么安排都只能是周一,于是不得不作罢。其后再遇Paul Klee就越发难了,他的画极少在中国展出,2019年穆夏在南博展出,2021年康定斯基在西岸美术馆有专题展,那时一直在想,如果Paul Klee可以有展就好了,然而疫情来了一波又一波,却等不到Paul Klee,疫情让看展变得比以往更难,展览馆总是最先关,最后开。

不过今年值得开心的一件事是,至少有一本很像样的Paul Klee专题画册出版了。只能说不愧是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出版,画质绝不让人失望。这本书并没有按照Klee的创作时间顺序来阐述,反而截取他不同时期画作的四个鲜明特点来概括,每一条目下选取代表性作品深入分析,确实如“纸上美术馆”一般,好像有一个讲解员贴心讲解,帮助你分析每一幅画的创作背景、灵感来源以及艺术手法。整个阅读过程像是逛了一次主题展览。

每一帧图都精致入微

画布细节和质感

甚至有放大的细节分析,内容和印刷不可谓不用心。

细节的放大和分析

想要做好Klee的画册,让大家对Klee从认识到了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aul Klee的称谓有很多,抽象艺术之父,包豪斯大师,超现实主义先驱等等。因为他作品呈现出太多的复杂性,以致于他很难被界定为某一画派,他的画作跟20世纪许多开创性的绘画运动都有关,从德国印象主义到达达画派,他画中所用的跳动的自然元素,神秘的象形文字以及天马行空犹如外星生物一般的呈现状态都让他的作品看起来极其特别,难以归于任何一个类别之下。因此,选取标志性的特点进行内容划分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

在20世纪初期,Klee打破了数千年的艺术传统,不再忠实的再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环境,也不同于印象画派对光进行敏感捕捉来渲染一种氛围,同毕加索、康定斯基和其它世纪之交的早期前卫艺术家一样,他抛弃了可识别的内容,有抽象化的符号再现对世界的表达与认知。在我的印象中,他早期的画作非常有活力,大量鲜活色彩的运用,对自然的热情描绘,或许与他同康定斯基等“蓝骑士”的相遇有关。(对“蓝骑士”感兴趣的可以从Lenbachhaus的“蓝骑士”展中了解更多,其中Nr.158-162为Paul Klee作品解说 https://www.lenbachhaus.de/besuchen/kalender/termin/audioguide-2032)

Hugo ErfurthPortrait of Paul Klee, 1922"Paul Klee: L'ironie à l'oeuvre" at Centre Pompidou, Paris

Paul KleeSenecio, 1922Kunstmuseum Basel, Basel

一战爆发后,他的同龄人兼好友奥古斯特·麦克,以及马克在战争中的丧生让他对命运与死亡有了别样的理解,随着战争创伤的持续,他渐渐脱离对物质世界的表达,转而向哲学和神秘的精神世界去探寻,他用色彩与点线结合碰撞,创作出梦幻般的画作,将抽象的精神变得可视化,正如他在自己1920年的论文“Creative Credo”中所说:

也是在这一年,他被魏玛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邀请任教,1922年康定斯基紧随其后,在Bauhaus,他们包括约翰内斯·伊腾、莱昂内尔·费宁格等讲抽象艺术和现代设计结合在一起,例如,Klee把绘画描述为“线条就是一个点在散步”,在他的笔下,绘画和书写是融合的,简洁性是Klee所追求的。

他早期的作品色彩碰撞极其强烈,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随着他对儿童和患有心理障碍的人的关注,对非洲语言和象形文字的痴迷,他的画作更多的走向幽深的精神层面,讽刺性和色彩晦暗的作品更多。

整个书通过Klee对自然的追求,几何形态的表达,对色彩碰撞的追求和反讽手段的运用,把Klee的艺术生涯以及绘画技巧很全面的展现出来了,而且画质很精美,对于喜欢Klee画作的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纸上美术馆系列

另外,这本画册隶属于“纸上美术馆”系列,是法国法国GEO艺术&意大利《世界报》资深艺术编辑团队打造,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首度引进国内,目前已经出版了32本,可谓个个经典,价格比较白菜,准备把喜欢的画家都入了。

《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读后感(篇七)

文|楚汐

对艺术作品的赏析,每一次都能带给我意外的惊喜。

这一次的意外是终于「认识」了20世纪现代艺术史上,很难用某一风格来定义的谜之艺术家——保罗·克利(Paul Klee)。

这段话出自《克利:绝对的创作自由》,是「纸上美术馆」系列艺术画册之一,收录了画家保罗·克利的65幅经典作品,并根据其创作特点分为四大部分——为大自然写生、形态的世界、色彩的世界、反讽与诗歌。

不难看出,这样的编排方式多少有点反常态,不同于惯常思维里以时间为序来解读,但却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

至少我在翻阅这本画册时,分分钟有种在展馆看画的身临其境之感——每一幅高清画作旁,都有作品的基本信息和创作特点的解读,甚至还会放大某些画作的局部,以便更好地赏析克利的创作风格和画作特点。

画册的外封是PP半透明的护封设计,在保护封面的同时,更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一如我们对艺术品的赏析,对艺术家的了解,总有种「这么近,那么远」的距离感。

那么,到底克利是个什么样的艺术家呢?又有着怎样多变的创作风格呢?

别急,这些答案都能在画册里找到。画册的最后附有画家年表,只是当我仔细看完后,脑海里忍不住浮现出时下很流行的一句文体:这一定是个被绘画耽误了的音乐家。

1879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附近小镇的保罗·克利,父亲是音乐教授,母亲受过声乐教育。成长于音乐世家的克利,自是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且才华横溢,11岁起就在伯恩音乐协会担任小提琴手。据说他还为杂志撰写过许多与18、19世纪音乐和歌剧相关的评论文章呢~

如果说克利曾经在音乐和绘画之间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话,那么1914年4月,和两位画家朋友的突尼斯之旅,则是让他最终决定了未来的方向。

这一趟满是异域风情和美学情趣的旅行,不论是街道、海滨,还是古迹、小巷,又或是清真寺……带给克利丰富的创作灵感之余,还让他下定了决心,「我是画家」。

本书也收录了克利在此期间的几幅画作,不难看出,均是铅笔水彩速写,笔触透明,层层相叠,轮廓依然可见。尤其是画面里的明艳色彩——天空的蓝,建筑的黄和红......让人一眼望去就舍不得移开。

相较于他最初致敬塞尚的作品《静物与四个苹果》,还真难以让人联想到这是同一个画家的创作呢。

事实上,这一趟突尼斯之旅,让克利下定决心当个画家的同时,也开启了他对色彩的无尽探索。他曾在《克利的日记》里写道,「色彩占有了我的全部。它现在拥有我,也将永远拥有我,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我是画家。」

除了对色彩的极致探索外,克利对形状和结构也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运用。当这份运用到极致时,则如他在《克利的日记》里所写,「线条就是一个点在散步。」

竟是这样!一条线就是一个点出门散步;一幅画就是一条线出门散步。

这样的创作理念映射在他的作品里,就是那些箭头、字母、乐谱、象形文字、几何形状等等……譬如创作于1913年的《玩具》,彩色的点画背景上,是各种图案……

本书作者总结说,「诚然,形态和色彩是克利视觉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但“潜在的能量”这一主题才是他的灵感之源」。

这份能量,多是源于大自然赋予他的张力与生机,但也不乏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

克利对形状和色彩的探索到极致后,我们再看他的作品,会有种在看小孩子画作的感触,那是一种童稚的随性。比如本书的封面画《塞内西奥》,克利创作于1922年,标题是某一类植物的拉丁书名,有点像蒲公英,长着白色团状花。

克利在圆形脸蛋上,用两个红色弹珠来表现睁大的双眼,却又刻意不放在一条水平线上;而嘴巴的处理,更是别有用心地缩成两个小正方形,同样是上下错位安置,就像一个天真孩子的脸,带着份对世界的好奇;但同时,「塞内西奥」这个词在拉丁语中还有「老人」的意思,因此,作者解析说,克利在这里或许想要表达的是,年轻与年老可以同时存在,纯真与老练并存......

诚然,最初吸引我打开这本画册的正是这张画作,没有任何来由,就是一眼心动了……原来,竟是童真的吸引力。

带着这份思考,再次赏析克利的画作,我想,如果我们能够读懂克利的画,那么,今后,当我们面对家里熊孩子的「涂鸦」,或许也能带有一种更宽容的欣赏吧。

-END-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